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十九到二十世纪新西兰女作家。原名凯斯里恩·曼斯菲尔德·比乌倩帕,是惠灵顿一位银行家的女儿。1908年在伦敦的女王学院毕业。遂决定以写作为生。不幸由于短暂婚姻之失败,精神压抑颇久,致使其第一部小说出版受挫。更由于严重的财务上的忧虑,她加入了一个旅行歌剧团。这个职业的艰苦生涯损害了她的纤弱的身子,健康状况受损。工作迫使她随团到处奔波。她的短短的一生(1888~23)中许多时间用在治疗结核病上,终告不治。据信她的意识到死亡即将来临的念头对她的写作影响很大,人们注意到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伤感情绪。
凯瑟琳找到的经常逗留的地方在德国。在这里她写成了她的第一批重要的小说,后编成小说集《一笔德国养老金》。在这里她遇到了评论家约翰米德勒顿默律,她与后者一起从事文学评论,最后两人结婚。
她编的杂志遭到破产。之后,她停笔数年。在1915年战争期间,她的兄弟利希在法兰西战场服役短期休假,到伦敦看望她。他们高兴地静静地谈了几个小时,谈到了他们在新西兰的童年,激发了凯瑟琳重拾写作生涯的热情。利希不久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她把一生的精力用于写作,写出了《当我们一起活着的美好时光》。1920年她的又一部作品、小说集《狂欢曲》大获成功。其后于1922年又推出其最负盛名的小说集《花园派对》,其中包括《布吕尔小姐》。1923年出版《鸽棚》。
凯瑟琳的大部分作品写于新西兰,法国的日维拉和英国的伦敦,但她的作品并不带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她的作品以心情和心理描写见长。“文学的真正的目的,”她写道,“在于把读者带到现实生活中,同时描绘人物的经历。”
笔者于上期《心语》中翻译了凯瑟琳的短篇小说《布吕尔小姐》。小说描写一位老单身女人布吕尔小姐的生活,她的心理活动,同时描绘了布吕尔那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她,一个典型的小市民,人过中年,孤苦伶仃,空虚,自恋,独居于斗室。但又不甘寂寞,每个周日都要参加镇子广场上的露天文娱活动。她总还要把自己打扮一番,无奈地还想留住自己最后一点年华。她熟悉并关注乐队里每一个人的仪表举止,每一支曲子的快慢高低,每一位参与者的举动言谈。甚至一心想听听邻座的人们,尤其是夫妇或情侣之间在谈些什么,却又极力装作在关注别的事情。她的生活既刻板而无奈,又依然憧憬明天出现奇迹。她那条狐裘围领,不时地晒,刷,清理,还记着要给它那受损的鼻子涂腊,珍藏于箱底,却每周要翻腾出来,就是为了给自己身上添加那么一点点雍容华贵的风度。她并非没有感觉到自己正在被逐步冷落,但是总是抱着某种期盼。最后,当她发现自己已经被年轻的一代轻浮地不仅看作是废物,而且简直是障碍的时候,她崩溃了。连每周嘉奖自己的一块唯一的蜜汁蛋糕也从此不吃了,终于逃回自己那间像壁橱般的小屋,把那条狐裘围领狠狠地甩进箱子里,流下了伤心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