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是剧之本,剧本的优劣决定剧的命运,但决定剧本命运的也并非完全是剧本。这次回国同文友谈及剧本创作感触多多。笔者在70岁以后写了二百万字,其中一百万字以小说形式在2004年至2008年五年时间出版了四本书,即《谍海春秋》《爱越国界》《奥克兰的雨》《上海滩女谍》。另一百万字写了几个影视剧本,即《坎坷女线人》《她的五十年》《情的十字架》。
农夫春耕盼秋收,笔耕者自然有发表欲。笔者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从18岁开始在上海多家报纸上发表稿件至70岁以后出版书,这真如一位女友对我说“你一生虽历经坎坷,但在文学创作上有此收获也不枉此生了。”其实这位当编辑的朋友还有一些话,诸如“你太累了,封笔吧。”封笔对我耒说,应该是个理智之举,可是我是一个很不理智的人,在我的思想上、精神上、生活中不能没有“闯”和“搏”,一个不甘心失败的人很难面对失败。我写文学剧本是失败的。五年前当我30万字30集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脱稿后很快通过了审查关,并得到了一位资深导演的肯定。他说,《坎坷女线人》这个本子创意新、专业性强,对观众有吸引力。导演说,写线人的剧本不多,写女线人的更少,而且是坎坷女线人,不是这方面专业
很难写得好。导演说到做到,很快落实了五十万(人民币,下同)投资。可是剧本故事背景是40年代,在拍摄场租一辆46年道奇车只用15分钟就要五千元,拍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至少要二千万,资金缺口很大,后续资金跟不上。后来虽有过转机,可又遇上涉案剧受到限制,于是原来想投资的人也不敢冒险了。中国居民的文化需求满足度不到百分之二十五,可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受着政治、经济、市场种种客观因素影响。影视圈内很多怪现象令人费解。不少专业创作人员的精品剧本被冷冻在库房里,而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剧作者并不怎样的剧本却能走红,究其原因,是前者不懂目前文化竞技场的游戏规则,而后者却懂得 “潜规则”。为什么20集剧本没有人出钱,而120集的本子却有人投资,而且还不是原创作品,是由买了1981年的9集电视剧的改编权后翻拍的。新版剧本融入了大量感情纠葛和戏剧冲突,很吸引年轻观众。虽然业内人员认为新本子编造痕迹太重,使原创伤痕累累,可是有些人就是喜欢看痴心情人和扯不断的绵绵情。戏不够,情耒凑,多悠闲啊!只要收视率高,有钱可赚,至于作品品位,文化价值和社会效果都是次要的。不是有人说,凡是存在都是合理的吗?最近中国荧屏谍战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暗算》《特殊使命》《生死谍恋》《密令1949》《海狼行动》等等正在横扫荧屏,轮番轰炸。笔者在观摩学习之后觉得这些剧本都不错,可是专家却认为大部分的谍战剧都是不成功的,认为只顾鳊故事,并没有体现出相应的文学价值。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耒越成为中国民众的热切愿望。当前金融危机的形势与刺激内需的紧迫需求并存,丰富文化生活可以舒缓紧绷的神经。笔者认为,中国国务院启动4万亿资金拉动内需的战略,应该是涵盖文化产业的。在此时此刻,旅居海外的华人文化人和新西兰华文文化沙龙的一百多位“笔杆子”是不是值得思考,作出相应行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