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翻阅故纸堆,读到著名作家秦瘦鸥写给诗人邵洵美遗孀盛佩玉的一封信。信中说他答应盛佩玉写的一篇纪念邵洵美的文章,寄到上海某日报编辑部,拖了三个月催了几次才给发表,还砍删了三分之一。秦不胜唏嘘。当然,一篇纪念文字,秦老可能没有怎么着力去写,编辑不是很感兴趣,也是难免的。但是以秦老的声名地位(作协常委),稿子见报为何这么难?秦对盛有一段解释,颇耐人寻味。主要说当时“写稿的人多了,其中许多是退休老干部,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编辑也难当。”老干部退了休,有写作愿望是好事,有文史价值,怡情养性,有欣赏价值的文章理应尽量刊载。但是“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不应是取舍标准。
我也是喜欢耍耍笔杆子的人。在国内业余时间给地方报纸投稿(当时用笔名者居多)。像一些晚报,某某周末报,有宁沪港等地的。发表的机会大约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二到了编辑们的废纸篓里。后来降到四分之一。当然其中除了文字的问题外,还有其它问题,不谈也罢。后来改向月刊,双月刊投稿,情况略有改善。
定居新西兰以后,停笔了一段时间。一次看到中文先驱报上文扬的文章(当时不知道他是主编),有感而发,给他写了一封信,附稿一则。是电子邮件发的。不料稿子很快注销,还来了回信。之后我给华页报发去了两篇文章,每篇都迅速见报。从此,我就经常写写。抒发海外游子的乡情,白云之乡的优美景色,当地浓浓的人情,以人为本的社会风气,都是我的题材。尽管我的文字平庸,但是感情的真挚或可弥补缺点。后来结识了一批文友,文扬,南太井蛙,东方客,戴维王,金晓泉……交流,访谈,聚会,乐此不彼。
感谢新西兰各华人媒体,给了我们这些文人以驰骋的园地。这里没有“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的编辑取舍标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观点的文章尽可发表,争论。文友之间可以推心置腹,敞怀交流。有几次我的文章见报时,发现编辑还为它配了画,画面与文章内容紧密联系,这也是编辑对作者的一种鼓励或犒赏吧。几次遇到华页老总苏文德先生,感到他是一位谦虚好客热情的儒商,对文友多所鼓励。最近他在版面质量的改进,报纸内容的充实,文字和艺术作品的多样化诸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竭力把报纸办好。一份内容健康,丰富多彩,当地民众喜见乐闻的报纸,对弘扬华夏文化,活跃民众生活,乃至提高本地出生的一代华人的华文能力都是至关重要,而且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事。华文文化沙龙这个阵地主要以文学艺术作品为主。愿众多文友,无论是不是沙龙成员,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耕耘好这块阳光灿烂,花木缤纷的文学园地。它不可能也不需要是一顿大餐,而应该是一杯香茗,细细品味。它应当是炎炎盛暑的一股清风,它应当是浩瀚夜空中的点点繁星。
承南太兄赐名本栏目为《士林心语》,心语就是心里想什么,嘴里说什么,笔下写什么。读者一天辛苦忙碌下来,晚饭后,散完步,洗个热水澡,若一时尚无睡意,你靠在沙发里,或躺在床上,在台灯下打开报纸,听士林与你娓娓道来,说乡土人情,异国风光,历史掌故,评社会弊端,天方夜谭;如果我们能心灵相同,思想共鸣,给你带来一种回忆,一丝遐想,或些许淡淡忧伤。都是你我的缘分,你我的共享。兴之所至,你不妨披衣命笔,写信指教。士林将虚心聆听。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读者中卧虎藏龙,必有吾师。这将是我更大的收获。
淡淡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虽有恨,堕地亦无声。
谨以唐诗一首与海外华人同胞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