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ive Alienz 在市中心的 Herald Theatre上映了。光是这个题目就够吸引人的。“本土的外来人” ,本身就是一个悖论。但是怎样从自相矛盾的本质中推演出令人心服口服的实据,则是这场话剧的最精彩之处。
开场之前,我就和策划人兼总导演Square兄閒聊起来。他是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人,来纽西兰三年了。我对他说,三年是一个对东方和西方文化圈进行比较的最佳时机。他非常赞同。或许在早一些或是迟一些的时候,都不能有这种“啊,原来如此”的顿悟吧。这种顿悟或者是每个人在约莫这个时期都曾有过的,但有的人会糊裡糊涂的让它一晃而过(比如我),有的人会在日记什么的里头记录下来(我猜的),还有的人,当然就是Square一组人,会用话剧这种轰轰烈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应该是只有青年才会做的浪漫主义的举动吧,同是青年的我,真的有点惭愧。
但是有一点,我并没有当著Square兄的面说出来,就是他毕竟是马来喜亚的华人,对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碰撞这种题材的掌握,或许是比我这种在两元文化中跌打滚爬的人要来的更加熟练吧。加之我喜欢把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弄得泾渭分明,使得我突然觉得好象在生活中还是少了一些应有的乐趣似的。
这并不是一部,而是在同一个题材下不同的七部话剧。我说,啊,那么就是说可以把七部话剧当成一部来看这么个意思了。Square兄在这点上是急于澄清的:不,不是的,一部就是一部,七部只是同一题材,但内容和表现手法完全不一样。他是很执著于这样的想法的。我并没有问他爲何要这样区分——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话剧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吧,我这样想著,或许有点肤浅,但我就是这样一个肤浅的人,喜欢以观众之心度导演之腹。象这样分成一个个小故事,观众是不会産生审美疲劳的。
其实何止是不産生审美疲劳,简直是完全投入。首先,这场演出并不是在讲述一个严肃的正剧,就象某个海外华人来到一个全新的土地经历了一些cultural shock之后産生了一番对中西文化的深刻领悟这么一个故事。完全不是。这是一组有些恢谐甚至有些荒诞的故事。虽然简短,但是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层面,让每个人在观看的时候,都能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定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矛盾和衝突充斥了整场话剧,因此显得非常有张力。而这些矛盾在剧中并没有得到完满的解决,相反演变成了迷茫,让观众把早已忽略了的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疑问感再次发掘出来。大约是象漫画里经常表现的那样,人人头上顶著一个大大的问号。
东方文化,是一张半透明的纸。西方文化,也是一张半透明的纸。将两者缓缓重迭,就会出现一个更加浑浊不清的区域,这就是这场话剧所要表达的吧。
用亚里斯托芬的戏剧来比较不知行不行,不过我确实这样想过,这场话剧和老亚的确实有点联繫:在一场恢谐过后留给人一团细细长长的思绪:白髮三千丈、剪不断理还乱的那种;伴著重重迭迭的迷茫: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那种。似乎想让我们从剧院里出来,漫步在皇后街上,忽然觉得这块土地变得如此不同,于是象登陆外星似的端详著身边的每个人和每座建筑一样(当然我并不提倡真的这样做,谢谢)。
这个时候,我才瞭解到Native Alienz的真意,原来这个本土的“外来人”,并不是形容亚裔纽西兰人在文化上的格格不入,而是指代一种闯入心底的疑惑和迷茫。不要以爲我说的这么肯定,就是导演的意思,其实不是的,因爲我又在以观众之心度导演之腹了。
如果你对自己的定位産生了无聊感或厌倦感(或许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我就要向你推介这部话剧了,或许你在观赏的时候,能够发现一个和往常不太一样的自我,这难道不是一件有意思的事么。能在2009年初看到这部优秀的话剧,实在是一件幸事呢。
gapfiller
耶稣的出身
耶稣Jesus的母亲叫马利亚Mary, 父亲叫约瑟Joseph,都是犹太人。
都是大卫David的子孙,亚伯拉罕Abraham的后代。
都是亚当Adam与夏娃Eve的后裔。
亚当与夏娃为上帝耶和华JHVH / YHWH所造。
大约在公元前2年,在加利利地区的拿撒勒城,童女马利亚巳许配给约瑟,还没有迎娶,就被圣灵临到身上,天使告诉她,圣灵使她怀孕,生子叫耶稣,将为神的儿子到世间将百姓从罪恶中拯救出来。
马利亚和约瑟从加利利迁到犹太地,在耶路撒冷城附近的伯利恒,在马槽里生下了耶稣。
耶稣出生满月后,被圣母马利亚和约瑟带到耶路撒冷,在圣殿里献给了上帝(present him to the Lord)(“Every firstborn male is to be consecrated to the Lord”)
耶稣从小就聪明异常,十二岁时就能与抄经士(the teachers of the law)问答对应。
耶稣约在公元29年秋天受施洗,受膏,并开始走上宣讲福音(preaching the gospel)的使命之途,沿途随机教导世人,医病,驱魔,显圣迹。
耶稣宣讲福音的语言,用喩,人格,特异能力,都超出了人的智慧,是上帝爱的意志在人世间的完美体现。
十二使徒
耶稣指定的首批十二使徒(He appointed twelve, designating them apostles),都出自巴勒斯坦地区(圣经中的地名为加利利, 迦百农Galilee,Capernaum),因此这十二使徒都应是犹太人,出卖耶稣的人叫犹大(Judas Iscariot),他就是这十二使徒之一。
按新约圣经记载,耶稣招的十二使徒(the appointing of the twelve apostles)情况如下:
1, Simon called Peter西门/彼得,打鱼为生
2, Andrew安得鲁(与西门是兄弟),兄弟二人都是打鱼的
3, James son of Zebedee西庇太的儿子雅各(Jacob是希伯来语人名,James是希腊语人名,在圣经中都译为雅各)
4, John约翰(与雅各是弟兄),也是鱼夫的儿子。
5, Matthew马太,税吏出身
6, Philip肺力甫,出身不详
7, Bartholomew巴多罗买,出身不详
8, Thomas(the tax collector)多马,税吏出身
9, James son of Alphaeus亚勒肺的儿子雅各
10—1, Thaddaeus达太----(马太福音10,马可福音3/13),
10—2, Judas son of James 雅各儿子犹大(“儿子” 或译作兄弟) ----(路加福音6/12),
11, Simon the Zealot奋锐特的西门
12, Judas Iscariot 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者)
使徒,门徒,跟随者
当时跟随耶稣的门徒(disciples)远远多于十二人。路加(luke)福音10就记载:耶稣差遣七十二门徒(disciples),每两个一组,到各城各乡传道:“日子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要悔改,信福音”(The time has come, The Kingdom of God is near you, Repent and believe the good news!)!
耶稣要求门徒在传道时,不要带钱袋,不要带口袋,除身上穿一套外,不要带另外的鞋和衣物。当日无论进哪家门,就向那家求平安,并在那家借宿食,那家就必得福。若遭不接待,则在离开前,将鞋上踩到的尘土,就地抖落干淨。
七十二门徒desciples 与十二使徒apostles在圣经中记载的使命都是传福音,但十二个使徒在传福音的同时,还得到耶稣的授权,有能力医病驱魔,向世人显现上帝的博爱大能。
除使徒,门徒之外,沿途跟随并拥护耶稣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虽不是门徒,但是,他们都是耶稣在一路上传道(to preach good news),治病(heal disease),驱魔赶鬼(drive out demons)时,被耶稣彰显的上帝的大能博爱所感服的。
耶稣传道的宗教与政治背景
耶稣生活的巴勒斯坦地区,当时属罗马帝国统治,台比留-朱利叶斯-凯撒-奥古斯塔斯大帝在位Tiberius Julius Caesar Augustus (Nov,16,42BC----Mar,16,AD37), 本丢-彼拉多Pontius Pilate作犹太巡抚,希律Herod the tetrarch 作加利利分封的王,
耶稣和施洗约翰(John the Baptist)一样,是当时犹太人中新兴起的上帝的传道者,因为传道的理念与古犹太法利赛教派(Pharisees法利赛)恪守的旧礼教大不相同,耶稣多次讲道反对法利赛教派,说他们是Hypocrites----墨守成规,言行不一的伪善者,而受到犹太旧教派的攻击陷害。
耶稣之死
据圣经新约记载,当时,The teachers of the law抄文士或称抄经士,The chief priests祭司长,The high priest大祭司,The elders of the people民间长老,The whole Sanhedrin古犹太公会,都多次要设计陷害耶稣,耶稣也知道他与十二门徒的传道触犯了当权教派的利益,因此他们行踪无定,十二门徒中的犹大,因为撒旦入了他的心,事先与祭司长串通,为了祭司长赏给他的三十块银元,在逾越节那天晚上十二门徒的晚餐(最后的晚餐越the last supper)之后的半夜里出卖了耶稣。
出卖自己的Rabbi (老师) 后,犹大感到后悔,说:“我卖了无辜人的血是有罪了。”想将银元交回祭司长和长老,他们不收,犹大便老护osteses 所感服的,lieve the good news!em a将钱丢在圣殿里,自己上弔自杀了。祭司长用这三十块银元买了一块田,叫”血田”(The Field of Blood),用来埋葬外乡人。
教派抓到耶稣后,连夜审问,想找出罪状后再交给罗马行政当局治罪(时为罗马帝国管辖犹太地,本丢-彼拉多作犹太巡抚),
教派审问耶稣的两个重要问题如下:
Are you the Christ, the Son of the Blessed One?你是那当称颂的上帝的儿子基督吗?
Are you the king of the Jews?你是犹太人的王吗?
这两个问题耶稣都没否认,
当时耶路撒冷的巡抚(the governor)是彼拉多(Pilate),他收监耶稣后,知道祭司长等人是因为嫉妒才把耶稣解了来,认为耶稣并没有违犯罗马法律的言行,并且因耶稣的声望,并不想治死他,想在大赦时放了耶稣,但教派鼓动信众们起哄,一定要将耶稣钉苦刑柱(“crucify him!”)。
在处死耶稣的关节上,马太matthew福音,路加luke福音,有余下附加述叙:
Matthew27/24: 彼拉多见再劝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 “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
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
Luke23/6—16: 彼拉多不愿处死耶稣,但又不想激愤旧教派的信众,因为耶稣是加利利人,就将耶稣转交给加利利封地的希律王。而希律王平时就有闻耶稣的名声,一直想亲眼目睹耶稣施神迹,更不想杀他,又将耶稣送回到了彼拉多那里。
彼拉多经一番努力没有结果,为了取悦民众,最终下令鞭笞耶稣后,交由士兵执法,耶稣被士兵戏弄后被钉在苦刑柱上致死。
从圣经记载推断,耶稣受难的时间为公元33年,尼散月14日,星期五下午3时(尼散月为犹太曆法中的1月,相当于西曆3-4月间)。受难后的第三日复活,向其门徒显现。
由这段曆史看出,耶稣的死,关键是因为古犹太人新旧教派矛盾冲突的结果,并非完全是当时的最高政权,来自欧洲的古罗马帝国的过错。
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基督教(相信耶稣就是救世主基督the Christ),才与犹太教(只信上帝不承认救世主弥赛亚Messiah巳来到人间)二者之间隔阂不断。
“基督”(西腊语)和“弥赛亚”(西伯莱语)二者都是同一意思,指被上帝所油膏涂抺的救世主“the Christ”(Greek) and “the Messiah”(Hebrew) both mean “the Anointed One”
中东问题,从圣经中可找到由来。
近来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人的冲突又一次升级,从圣经记载的公元前中东曆史中,可看到,中东问题绝不简单。
中东的问题,往浅说是尤太民族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土地争夺,往深挖则有强国石油资源的染指,再深挖还有民族信仰的死结。
耶路刹冷城是基督教,尤太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过去在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为争夺圣地,有欧洲十字军多次东征,现在虽没有了来自欧洲的圣战,但因信仰文明的冲突,加上石油资源的争夺,形成了阿拉伯与欧美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伊斯兰原旨教派的圣战理念在许多阿拉伯人中间仍就根深蒂固,而其圣战的敌人 “撒旦”就是今日世界第一强国----美国,他们认为其在中东的代理人就是以色列,这也是为什么中东的恐怖组织难以断命的根源。
中东问题,是上帝耶和华在人类肉体上插入的一根钉子,提醒因犯了罪而亏缺了上帝荣耀的人类,要悔改。人类却被罪性迷持,与神隔绝。持耀--有闻耶稣的名声,一直想亲眼目睹耶稣施神迹,更不想杀他,便地球上的人类因此将为之承受永远的痛。
犹太人的土地之梦
尤太教的圣经是旧约,他们只信耶和华上帝一人,不承认耶稣为主,而基督教则在承传旧约的基础上主要以新约为教旨,奉耶稣为救主。
犹太民族是游牧民族,由其始祖阿伯拉罕(就如华人始祖炎帝与黄帝一样)的后代繁洐而成,自旧约圣经记载始,这个民族就一直企望并坚信上帝耶和华和其始祖的约定:犹太人是上帝捡选的子民,最终一定会赐给你的子孙们一块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供世世代代生存繁洐。但曆史上却总被其它民族欺凌与驱赶,尽管如此,犹太人却始终对上帝有坚定的信仰,并形成自己坚韧顽强自立的文化传统,在困境中,只有精神支柱不倒才能渡过劫难。
犹太人无论寄居在什么地方,他们都能脱颍而出,成为佼者,并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传承,难以彻底与当地人溶合,可能这就是犹太人始终被人迫害屠杀的原因之一。直到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这个国家至今。
这点与海外华人很相似,可幸的是华人有自己的中华神州大地,无论在这块土地上沧海桑田,或身在海外漂落到何处,华人的文化与信仰之根都扎在中华神州这块生命力旺盛祖居地上。
200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