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一天,朋友相邀,去奥克兰中区仰瞻著名的佛寺—慈明寺。
汽车在公路上稳稳地快速奔驰。早晨迎面照射的灿烂阳光,把沿途社区一幢幢红,蓝,白,灰褐色的独立屋,公路两旁葱郁茂密的林木,缀满白色,黄色,紫色的小花的草地,都镀上一层金色,展现出多元文化的纽国风物无比璀璨。此时,我的心情也有如佛光普照,一派明媚。
汽车停靠在慈明寺山门的左边。下车后,抬头仰望山门,只见四根粗大钢筋水泥圆柱,撑起宫殿拱叠式琉璃瓦顶的山门,在晨光笼罩下,全碧辉煌。仰望山门,我仿如回归中华故土,亲切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自读书识字之后,就养成一种习惯:每到一处寺庙,除了瞻仰殿宇佛像之外,更喜欢拜读寺庙中的字画,联语。慈明寺的山门建筑,完全是中华文化的迁移,楹联是少不得的。只见上联是:
慈航普渡广济众生遍异域
下联是:
明心见性十方有缘悟迷津
这是一幅藏头联(也叫嵌字联),上下联第一个字联结起来就是慈明寺的“慈明”二字,联语中“普渡众生遍异域”“十方有缘悟迷津”,充满着佛理禅思,内涵深刻,道出了中华文化迁移他邦的凝合力和感召力。
佛教文化发展于印度,大约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原,从此在东土流传二千余年而不衰。佛教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己至极盛,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建佛寺,当时洛阳城市就有佛市百所,僧尼二千余人。时至今日,海峡两岸,中华大地的鼓山宝刹,西禅寺,海上花园厦门市的南普陀,文化古城泉州市的开元寺,花果之乡漳州市的南山寺,还有海峡两岸络绎不绝望来参拜的莆田市湄州湾的妈祖庙等等。一种外来文化,竟然能如此传播扎根于东北,而在印度反而几近湮灭,原因实在值得深究深思。
中华文化的哲学思想,以儒家为正宗,孔孟之道是“入世”的,着眼于现实世界,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和佛教原本的“出世”思想,一切修行都是为了“来世”超生,有天壤之别的。那么,为什么佛教在中华大地却能长盛不衰呢?我想,应该是印度佛教传入东土,就被中华文化所包容吸收,融合一体,并朝着中华文化的主流发展,因而滋养出中国化了的佛教之结果。远民隋唐时,中国佛教已有天台,华岩,禅宗三大派,这三大派就是中国化了的佛教派。禅宗认为“佛性”即“本心”,这与儒家的“尽心,知性,知天”是一脉相通的。禅宗所谓“挑水砍柴无非妙道”的观念,就是认为人民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实现成佛的理想。禅宗智能大师的偈语:“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禅宗智能大师的唱词,不也就点明了佛法是“入世”的吗?可见,中华佛教史中国化了的佛教。
山门的建筑构式和圆柱上的楹联,让前来仰瞻参拜者一见,就有如回到中华故土一般的亲切和激动。
进了山门,回头仰望,横梁上是佛门“回头是岸”四字横批,令人沉思无限。佛门慈悲,大凡吾辈凡夫俗子,常是心志不平衡,终身只能在苦海中漂流颠簸,只有放下欲念,修养向善,力求不侵害他人,才能施惠于人,才能大开慧眼,跳出苦海,回头时岸。
从山门往里走,只见大雄宝殿坐落在右边。殿宇雄伟壮观,金碧辉煌,与蓝天相互映衬,有如琼台玉宇,越显出宝殿的庄严肃穆。殿前右边,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佳鸟交鸣,晨风习习,花香林鼻,让香客有如置身于清幽僻静的山林峡谷之中,享受着大自然的音韵,忘却了人世间的烦恼与喧嚣。
我还是老习惯,先看宝殿的联语。只见前柱上联写着:
慈恩宗唯识深究诸论显扬法嗣正统
下联是:
明道重文章禅洲儒字融化教言柱华
也是藏头联,上下联第一个字连接起来,又是“慈明”二字。这一联语说的,正好印证上文中我想的关于印度佛教传入东土,反而为我中华文化所吸奶融合,形成了今日中国化的佛教的看法。看来,慈明寺佛学史禅宗正统,该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化的佛教了。想不到我中国佛教不远万里,飘洋过海,来到纽西兰这个接纳多元文化的国家,扎根沃土,开出亮丽的鲜花。
再看大雄殿正门联语,上联是:
慈德贝天下金相庄严供仰瞻
下联是:
明通达四海直教有情得安乐
又是藏头联,“慈明”二字铭记于心。我虽非佛门弟子,但在异国他乡的新西兰,能看到中华佛教“慈德被天下”“明通达四海”。在白云的故乡弘扬光大,也真是福分非浅。
因着联语,先在宝殿左侧门外廊下洗手,而后脱鞋轻步入殿。只见殿堂高大宽敞,气宇轩昂。整个殿堂洁净清爽,肃穆幽深。正面佛坛两侧佛光灯明,光明塔旁的圆柱上,又是藏头联一副,上联是:
慈示无缘普视含灵如一子
下联是:
明传不灭破幽暗除朗千灯
原来佛祖慈悲,千灯朗朗,普照无缘亦礼佛。菩萨用心良苦,可想而知。对联,使我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之花,楹联是对联中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珍品。大凡寺庙道观,祠堂亭懈,酒楼茶馆必有楹联,且佳句如林,名句如珠,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据考证,楹联始于明朝初叶,盛行于清代,流风所及,遍至今日。楹联中的藏头联更是构思奇妙,用字奇特,内涵深邃,别有情趣。民国元年一月一日开张的中华书局,一副门联是:
上下联嵌入“中华”二字,联语中“中原”对“华国”,“新气象”对“大文章”,气派非凡,既有当年时代气息,又有书局特点,令人赏识难忘。我仰瞻过诸多寺庙,象慈明寺中所见对联,都嵌有“慈明”二字,实属罕见,而寺中联语副副构思缜密,佛道佛缘逐幅深入,一片慈悲善良,开悟众生之心,令人崇敬,令人深思难忘。
宝殿深处,正中的佛坛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三尊白玉石雕的佛祖像,里面两尊盘坐,令一尊在供桌上的是卧佛。三尊佛祖慈颜慧眼,栩栩如生,宛如在世,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佛坛左侧有善贤菩萨,右侧有文殊菩萨,两旁护法,左边是迦蓝护法神,右边是韦院护法神,巍然而立,庄严可敬。此时,佛坛前的蒲团上,有一信女正在参拜。只见她头额触地,两肘,两膝皆伏于地,足见其虔诚无比,大概其心必有所求。我想这位信女,礼佛之后,必有所悟,其心必然得安乐。不是吗?佛学之道,重在“觉悟”。如果世人都能因佛而觉悟到宇宙人生的真谛,抛弃欲念与执著,慈悲为怀,以人为本,避免天灾,杜绝人祸,那么中华海峡两岸,环球各大洲大洋,不就一派祥和,中华文化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不就可以实现了吗?
离开慈明寺,已近中午。慈明寺的殿宇,山门,花草树木,在艳丽的阳光直照下,更是亮丽辉煌。我依依不舍,频频回首仰瞻多元文化的纽国之中这一溢满中华文化的菩提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