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家KIWI邻居要搬家了,只记得某家房地产代理的那块 “For Sale” 的广告牌在他们家门口的空地上没搁两周,就被贴上“Sold” 了! 好家伙,真是神速; 惊叹之余,一是感慨奥克兰房源的走俏; 同时,也对这家邻居油然而生一丝留恋之情.
记得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们一家人正围在电视机前看当日新闻,忽听有敲门声,我应声去开门,心里纳闷,这时怎么会有 “不速之客” ? 门一开,只见一对KIWI男女,大约40岁左右,我正想发问,他们已从一丝惊讶的表情中转入热情的问候: “哦,真不好意思,打扰了,”这位先生先发话,”我们是布朗宁夫妇,才从南岛搬到这里,是你们的新邻居,我们很高兴能与周围的新邻居认识一下.如果你们肯赏光,欢迎你们这周末下午来我们家小聚.”话刚落音,这位女士就递过来一个挺精致的信封,打开一看,还是一份用电脑设计的,标准格式的邀请函呢!
“那当然,那当然,谢谢你们的好意,布朗宁夫妇,我们很高兴与你们认识,欢迎你们成为我们的新邻居,我们一定赴约.” 我先生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我身后,看我一时愣在那儿, 就马上接口帮我回答了.
待回到屋里,我们的谈话中心自然而然地就围绕着我们的新邻居. 当然,主要是新邻居的来源地 – 南岛. 我早就听说南岛的人更为纯朴,善良,友好,今晚一事,也是证实了这些传闻.我来新西兰后,我和家人曾去过南岛的不少大,中,小城镇,那多是游山玩水,就像蜻蜓点水,每到一处就宿一两晚,第二天一早就挪窝. 但就这样“短打”,也多多少少对南岛的人情风物有所接触:是啊,纯朴,友善,是我对南岛人的最深刻的印象.
就拿这对新邻居邀请我们到他们家小聚一事来讲,我就有了体会’.我们居住在奥克兰也有十年有余,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类情况: 搬入新家,首先与周围邻居接识一下,还挨家挨户亲自登门邀请. 起码,在我和我的不少朋友的记忆中还是没有碰到. 回想起十年前,当我们搬到这里时,曾有一家邻居的女主人忙不迭地在我们进住新房的当天下午,就手端一个热烘烘的托盘,里面是刚出炉的家庭自制的 “MUFFIN”,叩响了我们家的大门…..我当时还真是”受宠若惊”, 心里老在想着,这奥克兰的邻居可真是太友好,太热情了.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失,不知是因为奥克兰住宅区日益增多的偷窃行为,以及其他社会不安因素的原因; 还是日趋发展的经济,金钱效益的比重增加, 而冲淡了邻里之间的那种友好热情的习俗? 今昔对比,心里还是有点儿不是个滋味.
到了应邀赴约的那个周末, 我们准时地,带着自制的一盘 ’ 中国抄面 ’ 向布朗宁家走去.在门口,受到了新主人夫妇和他们正在上中学的两个女儿的热情欢迎. 到里一看, 哇, 一间不小的客厅,已有二十余人了,问候下来,才知,周围近十户人家,都被这对好客的新邻居热情地邀请来了.说也惭愧,我虽然已经在这儿前前后后住了十年了,但是,今天在这里却看到近半数以上陌生的面孔.不仅大发感想,如不是在这儿相聚,走在外面, 还真是会与不少邻居擦肩而过,不打招呼的. 因为大家如同,每天进进出出,也只有与离自己家近的一两家人见面有打招呼,问个好.有走得近一点的也会停下来聊几句,也不外呼聊些什么天气啊,个人身体啊等皮毛小事,难得深谈.这也正合了我多年养成的从不善于串门闲聊的习惯,不论是在我的出生地中国,还是在我的这个第二个故乡.不会因地而异. 我的做人理念本着:与人相处,见面招呼,礼貌待人,从不乱打听别人的家事,同时也不希望别人对我一见面就’不耻下问’,’查三代’.这因为一是我很赞成个人隐私的保留权,而且也心痛那些在人言人语中浪费的时间, 精力.
我缓缓地饮着一杯果汁,听着一位长老介绍他的那条机警而忠诚的狗的来历.我从心底里感谢布朗宁夫妇,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个极好的机会, 这方圆几千平米的人都坐到一起来了.大家衣着得体,谈笑风生,喝着主人预备的饮料和各种酒,分享着各色各样的食物,甜点…..一下子, 把这远近邻里的距离拉近了.
从那天开始,我发现我与邻居说”HELLO”的次数明显地增加了,因为增加了不少原来从未相识的邻居.
一晃三年有余, 这家从南岛搬来的布朗宁夫妇走了.听说是又去了南岛的一个什么地方了.我没有花心思去调查研究他们之所以然.但是我会饶有兴趣地在本地的一份民意测验时写下这么一句话: “我喜欢纯朴的邻里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