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岳华山,云烟浩淼,气象万千。
华山以雄险闻名天下。山上奇峰峻险突兀,气象瞬息万变,时而晴空入洗,日月高照,时而狂风呼啸,大雨倾盆。每当夏季中午时分,白云吞山,时有雷鸣闪电。闷雷爆发时,真有天摇地动之感。
1979年盛夏季节,我访问了地处华山西峰之颠的华山气象站。
华山气象站的职工,每天昼夜24小时,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把观测到的天气情报,用电报发出去。不论天晴日晒,也不管严寒冰雪,甚至狂风暴雨,雷击电闪的最坏天气,也要每隔一个小时,把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发到千里之外的气象中心。他们观测到的数据,还参加了亚洲区域气象广播。不管你乘坐飞机遨游太空,还是乘坐轮船出海远航,甚至上山打柴,下地种田,都和华山气象站职工的辛勤劳动,有着联系。
当时,我首先访问了华山气象站的站长王亚平先生。他介绍说,华山气象站是1953年建立起来的。在海拔2100米的高山上。现在全站16个人,担负着昼夜24小时的观测发报任务。28年来,他们在条件险恶的华山之颠,团结战斗,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近四年,各项业务质量达到全国气象系统先进水平。1979年,华山气象站团支部被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队,华山气象站被评为全国气象系统的一面红旗。
我在气象站访问期间,不断地听到把生命和青春献给华山高峰的共产党员蔡淑琴的事迹。
蔡淑琴是一个纯朴刚强、富有理想的知识青年。她热爱气象工作,向往未来,充满理想。1969年1月,她从西安交通大学附设技校毕业以后,毅然选择到华山气象站工作。
1970年元月,蔡淑琴从华山西峰到华阴县出差。返回气象站的那天,刺骨的西北风卷着雪花,几乎把华山封住了。她凭自己记忆的道路,在风雪中摸索前行。不知多少次,她滑倒了,又爬起来……面对险恶环境,她毫不气馁。在崎岖的山路上,她总是勇往直前。她走到“千尺幢(山童)”险关时,峡谷被积雪埋严。一边是看不见的深谷,一边是陡峭的悬岩。不要说下雪,就是平时风和日丽,游山的人们在这里也是头晕目眩,不敢往下看。怎么办?顽强的姑娘,一边爬,一边用手扒雪。扒一个雪窝,慢慢踩稳,再向上爬。她用尽力气,爬过了370多个石台阶,接着,她又接连爬完了“百尺峡”、“老君犁沟”、“苍龙岭”这些险恶地段,象雪人一样回到了气象站。
性格倔强而坚韧的蔡淑琴,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1970年12月的一天,冰雪冻坏了电接风向器。自动纪录仪器上的指针停止了摆动。这个意外的事故,给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发报。怎么办?高度责任心激励着蔡淑琴。她冒着大雪,迎着山风,勇敢地登上了华山西峰之颠高达十多米的风向杆,迅速排除了故障。年轻的蔡淑琴,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难以对付的困难,很快适应了这艰苦的环境。她能啃干馍,能喝苦水,能爬高山,会打柴,会担脚;敢于在风雪中测云观天,敢于在雷电的间歇发报……
1972年,她患的肠癌开始发作,常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但她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病痛,一个人干着两个人的工作,直到被医生查出病情,送进医院,垂危中,站长王亚平问她:“小蔡,你现在都有些什么要求?”她睁开眼睛,摇摇头说:“我什么要求都没有,只想上山,只想回站……”王亚平听后,眼眶滚出了泪花。年轻的蔡淑琴,把自己的生命和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气象事业。
蔡淑琴的精神鼓舞着全站同志。青年们把华山的艰苦环境,当作磨练自己意志的场所。女青年郭菊梅1971年到气象站工作时,只有17岁。这个在城镇长大的姑娘,从小连水都没有担过。气象站同志的行动鼓舞了她。她开始从10公斤担起,逐渐增加,当她能担起25公斤物品上山时,高兴地说:“华山虽然高,但我的肩膀比它还要高!”高山,炼出了她一副铁肩膀。
我当时在华山气象站采访时,一天傍晚,天气突变,霎时黑云压山,狂风袭来。爆炸性的雷声在山头劈闪轰响,天气形势非常险恶。此刻,我在发报室门前,透过窗口,看到职工史宽长一面稳握电键,一面向窗外观望雷电交击情况。弄不好就有生命危险。但是,他趁雷电交击的间隙,迅速灵活地按动电键,准确无误地把突变的气象情报发了出去。史宽长被评为陕西省气象战线的先进工作者,还出席了全国气象先进会议。
华山气象站同志为什么心那样齐?劲那样足?同志们说,关键是有一个团结战斗,作风正派,朝气蓬勃的领导班子。几位领导,工作认真,平易近人,群众有了困难,他们及时解决。
改革开放象春风一样吹到了华山之巅,鼓起来他们继续前进的劲头。
刊登于《先驱报》2009年1月22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