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也称作赋,是唯有中国才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在英文里它译作poetry, 意思还是诗。也有译作verse的,是诗篇,诗章, 还是一回事。总之西方人对中国的词诗不加细分。但他们也知道二者有别,只是说不清楚,一般人也就不求甚解。
爱好词赋的人,不少人喜欢李清照。她迄今留存的许多首作品中,多是哀婉凄恻,无奈悲叹的呻吟,基本没有亢奋豪放的篇章和句子。“柔肠一寸愁千缕”,“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人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自然会到李清照的歌词里去找一些慰籍,寻求片刻解脱。这可能就是人们喜欢她的词的原因之一,虽然也许还因为作者是一位女词人。
李清照生不逢辰,一生坎坷,再加上她的词,总以为她是一个弱女子,与人无争,多愁善感,谦卑温和。最近偶尔读到一篇她的论文《论词》,他对同时代的苏轼等一大批著名词人一一作了点评,竟没有一个不被她批评的,而且丝毫不客气,不留面子。和我印象中的温柔多情的女词人的形象判若两人。好像只有她一花独放,别人都是些野草残花。竟如此目空一切,大出我的意料。若此文不是出自《李清照集》(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实难令人相信。
她说苏轼的词“学际天人”,是小歌词而已,不过蠡水与大海相比,提不起来,并批评其句读(音dou)不通,音律不协调,清浊六律皆有疵病。受到她同等评价的还有晏殊,欧阳修等人。柳永虽然和她属同一流派,有大量作品,词风与李清照的极其相似,也被她说成是词语琐碎,格调低下。
对张子野,宋子京,更是不在她眼里。说他们的词语言破碎,不足为名家。
她说贺铸(贺方回)的词少典重,秦观(秦少游)的词专重情致而少故事情节,就像贫家少女,虽美貌却没有大家子气,缺少富贵之态。真是够挑剔的。
对王安石(王介甫),曾巩(曾子固)两人的作品,干脆得出结论:不可读也。实在狂妄已极。
比较客气一点的是评价黄庭坚(黄鲁直)时,总算宽容了一点:“良玉有瑕,价自灭半”。谢天谢地,总算给煞了个半价。并承认为“良玉”——虽然有“瑕”。
有趣的是,她对众多词人及其作品的批评,没有举出一篇作品,也没有任何句子实例。没有分析,只有结论。更没有就词的特点,要求,提出评价标准。就像一个判官,大笔一挥,一言定乾坤。名曰《论词》,不知从何论起,其实不能算“论词”,至多可叫“评词”。
但是通篇文章中,她却肯定了唯一的一个人。这个人名不见经传,说是外号叫李八郎。并作了详细记载:“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转喉发声,众皆泣下……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等”。不仅颂扬,且列出其所作词名。李清照对于词坛众多高手如此刻薄,而对无名之辈如李八郎者却如此偏爱,莫非李某是她的密友,或别有隐情?
通观《论词》全文,有一点可取。她不同意诗和词捆绑在一起,诗是诗,词是词,反对词附属于诗的说法,认为“词别是一家”,对词附属于诗的说法予以完全否定。
李清照写此文时已是靖康乱后,她生活于颠沛流离之中。莫非逆境中的她情绪极端,看一切都不顺眼。可是为何对李八郎情有独锺呢?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李清照对待同辈词友何以如此“却无情”,个中原因,只能从她的离群,孤傲的性格来解释了。
其实被她批评的人中,写的词并不比她的差,有的甚至胜过她。清末民初著名词人朱孝臧(别号疆村)编辑的《宋词三百首》里,李清照入选的词只有五首,而被她批评为“词语琐碎,格调低下”的柳永却入选了十三首,晏殊十首,苏轼十首,贺铸十一首,都比她多。只有王安石比她少(三首),但王是政论家,并非词人。入选数量的多少是不是偶然的呢?应该不是。《宋词三百首》的原序作者,晚清词人况周颐说,“读宋人词当于体格、神致间求之。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至美,积发而为清晖芳气而不可掩者也”。若以这个标准,属同一流派的柳永有不少词句就比李清照的强。他的《玉蝴蝶》,以“宋玉悲凉”形容秋之肃杀,“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其神致与李词《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可谓异曲同工。然而前者在结尾时话锋一转,“断鸿声里,立尽斜阳。”这个“立尽斜阳”比李词的结尾“一段新愁”好多了。前者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作者可以伫立在斜阳里眺望远处,可有伊人归帆,或有书邮差遣?他要伫立到黄昏来临,月上柳梢?(好一个“立尽”!),而“一段新愁”,不过是旧愁重提,并无新意。如果说她对柳永的批评只是同一流派文友之间的交换意见,那么她对苏轼的批评就毫无道理,或者竟是不自量力了。无论是题材的广度,气势的高度,苏轼应该说远胜于她。词人大多感情细腻,见景生情,悲天悯人,伤物诉愁,这不奇怪。但如果人生都像这一派词人所描绘的变得“凄凄惨惨切切”,那么词赋的意义和价值何在?苏轼的词,有感时怀旧的,有歌颂自然之壮美的,有怀念亲情友情的。他的《水调歌头》等一批作品已是脍炙人口,无须再在这里重忡复引用它们充满了浪漫,又歌颂了人性。而纵观李清照留下的近五十首词,除了哀叹,悲鸣,泪痕,还有什么?诚然,她的笔触细腻,抒写纤巧,词句凄美,有感染力,正因为这样,读了之后更会频添颓废情绪。真不知道她凭什么如此目空一切,贬低文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