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铸币与钞票
铸币权一直被人们当做国家主权的象征之一。但作为大英帝国在遥远南太平洋的这么一小块殖民地,新西兰政府并非一开始就掌握铸币权的。
在十九世纪初期,曾有多种外国铸币在新西兰流通。1847年,政府通过将对英镑有利的兑换汇率固定下来,使得英镑金币成为新西兰货币流通中的主导铸币。自1858年开始,英国金币成为新西兰的法定支付手段。当时,皇家铸币厂在澳洲的分支机构铸造的金币,也同时被当做法定支付手段。但1897年之后,情况有所变化,只有皇家铸币厂在伦敦铸造的金币,才被接受为唯一的法定支付手段。
新西兰自己的铸币直到1933年才第一次出现。
新西兰早期的钞票,除1850年到1856年期间,由政府办的殖民银行独家发行之外;一直是由商业银行自行签发的。虽然商业银行没有义务必需接受其他商业银行印发的钞票,但他们一般都会接受他行的钞票。除了1914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及稍后的一段时间外,这些纸币钞票都不是法定支付手段。也就是说,如果你拿银行发的钞票去支付债务,债主是可以不接受的。只有货真价实的金币,才是债主不能拒绝的法定手段。
直到1934年8月1日新西兰储备银行成立之后,它发行的钞票才成为新西兰法定的支付手段。
塔斯曼海峡对岸的澳洲,在1855年就有了第一家官方铸币厂。它铸造的金币在1858年到1897年期间,也是新西兰的法定支付货币。1910年起,澳洲开始使用自己的铸币,虽然这些铸币并非新西兰的法定支付手段,但却在新西兰大量流通。据估算,当时新西兰流通中的银币,有大约30%是澳币。
可以说,从商业银行,到铸币钞票,新西兰的金融系统,从一开始就带着深深的澳大利亚烙印。
继1840年澳大利亚联合银行在新西兰开业之后,ASB银行的前身奥克兰储蓄银行在1847年开业。(这家新西兰本土银行在1989年被澳洲的CommonwealthBank 收购了75%的股份,变成澳洲银行的附属。)在淘金潮的19世纪60年代,另外四家银行也相继成立。他们分别是:新西兰银行(BNZ),澳大利亚亚洲银行(AustralasiaBank),新南威尔士银行和奥塔哥银行。除新西兰银行(BNZ)坚持到1992年被国民澳洲银行(NationalAustralia Bank)收购外,其他三家都变成了西太平洋银行(Westpac)或澳新银行(ANZ)的一部分。
新西兰是所有大英帝国自治领中最后一个设立中央银行的。1932年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向新西兰财政部长斯图特建议说,作为一个经济体,新西兰政府第一位和最重要的事情是,应该考虑是要拉着澳洲的衣角走,还是自己处理自己的事,也就是要考虑是否成立自己的中央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