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活者的日本考察报告~
第一回 汉字,连接东亚与世界的通道
众所周知,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始终伴随着对立和抗争。然而,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背景之下,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从未完全中断过。以互为邻国的日本,中国韩国、朝鲜为例,更是如此。
比如在古代唐朝为支援新罗参与的白松江战役(663年)期间,作为文化交流一个重要环节之遣唐使的派遣和接收并未因交战而中断。同样在近现代史上,即使因战争中日外交断绝之际,贸易往来和留学交流等仍得以小规模形态持续存在。由此,我们有必要对东亚地域间交流未曾断绝之要因的深层予以审视。即:外交政治关系意义上的交流即使中断,经济交流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活泛性。特别是电影、京剧、艺术、体育等文化交流也能够达到超越政治层面的交往的效果。
东亚是泽被中华文明,广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同时,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各民族间互通有无,且从古至今人员往来频繁。古往今来持续至今的交流促使东亚地区形成共通的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其特点可以简称为自生自发的“生活文化共同体”,我们可以通过“汉字文化圈”这一定义对其进行考察。
我们知道,由于古埃及文明中途灭绝,所留信息颇为有限,因而对这段历史进行探索显得颇为困难,然而通过对残留的象形文字以及一些文物进行解读,近来我们逐步发现了一些端倪。不过,金字塔建造的初衷至今仍不得明了。同样是文化的苦旅,我们却不断感受到东亚文明延绵不绝之传承力量的深邃和雄厚,感受到其与现代文明保持高度一体感的神奇.因为它保存的是那么完整。东亚文明何以拥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寻根究源不难发现,这与传承了4000年历史的汉字有重大关系。
关于对汉字的解释,不列颠百科事典解释如下:“起源于中国的文字,字形不同,发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的单字”,也就是表意文字。每个字都有各自的意思,通过字形就可以明了其意乃为其特征。
中国广袤无垠,从南至北同一个汉字的读音虽然迥异,但是在意思疏通方面却不存在任何问题。这也表明了自古代始,东亚的人们将汉字作为国际语进行交流,共同拥有同一文化。到现在,日本等国的景点处还特意为游人专设了“汉字笔谈”用具.换言之,汉字自古以来就润泽着东亚人的交往与生活。
第二 观察东亚各国关系的“汉字”视角
东亚的“生活文化共同体”,不仅先行于“东亚共同体”,而且形成的主体也
迥然不同。
东亚“生活文化共同体”以古往今来居住在东亚地区的民众为主体,这些民众在基于同一生活环境下,同一历史境遇中,进行自发性的实践、摸索、体验,形成一个群落。而国际政治舞台上所描绘的“东亚共同体”是指基于国之权益下的统治者们所规划出的一种集合体。前者是基于生存本能下的自然状态,后者则
有了某种政治目标。
东亚“生活文化共同体”伴随时代变化实际情形也在发生变化。现在全球一体化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一切都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人类的需求也无限扩大,由此,“生活文化共同体”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种种需求强化了大家对汉字的再认识。对比欧洲、美国主导下的英语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正更有力度的放射着能量。即使是在英语圈里,汉字也正在成为时尚文字,连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等这些有名人的衬衫上也开始出现汉字符号,足以说明汉字文化正在悄然受到瞩目。
“中国文明圈”或“儒教文明圈”的提法让人感觉似乎有些孤傲,没有足够重视日本文化和韩国文化。再加上一些人对文化的偏颇理解,易使人产生某些误解。“汉字文化圈”和“汉字共同体”这些提法不仅在概观历史的前提下表现了汉字流行的新趋势,也较好的阐述了“时尚新生活”这样一个新概念。大概“汉字文化圈”和“汉字共同体”这种提法更容易体现并表述出对于东亚新生活的某种展望。
从外交层面来看,东亚各国间往往因为国家利益争端而发生相互仇视现象,爱国心的对立造成某种离心力的产生。不过,如果从“汉字”的视点重新审视东亚的话就会找到解决方桉。就会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回导引人们充分认识和平的可贵。
日本华人笔会会长 日本法政大学华人教授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