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昌平检察院透露,警方根据市民举报,成功挖出一条将“康泰克”胶囊粉末装在大理石桌内,偷运到新西兰,供人提炼毒品的地下通道,查获400余箱药品。检方指控黄立等5人涉嫌非法买卖制毒物品,将其批准逮捕。
曾在国外因此获刑
2004年,59岁的黄立陪儿子到新西兰留学时,了解到从中国走私“康泰克”到新西兰能挣大钱。黄立发现,“康泰克”中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可以提炼出毒品冰毒。而“康泰克”胶囊在新西兰属于违禁药品,市场上禁止出售,在新西兰对走私“康泰克”药品最高可判8年徒刑。当年黄立回国后,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囤积了一万多盒“康泰克”,并夹带在沙发中,从中国托运到新西兰。不想事情败露,黄立在新西兰被判刑6年4个月,服刑4年后被释放并驱逐出境。
据办案检察官介绍,在国内,一小盒“康泰克”批发11元,在药店也就13元左右,但在新西兰就可以卖到70纽币,约合人民币330元。扣除买药、托运等成本,一盒能挣300元。假如走私200箱到新西兰,就能净赚1200万元。暴利吸引着被驱逐出境后回国的黄立,他拉拢了25岁的外甥刘新加入,逐步建立一条“康泰克”走私地下通道。
精心设计走私工具
去年9月至今年,黄立卷土重来,先后从药品业务员李飞手中购买600余箱“康泰克”。随后刘新按照黄立的指示,在昌平一小区租下一间房屋,并雇用家政公司的小时工,把买来的“康泰克”胶囊拆开掰成小粒。与此同时,两人又来到昌平水屯市场附近,定做了10个中间挖空的大理石桌子,这种大理石桌用两块石板合在一起拼成桌面。黄立提货时,让商家把两块石板的中心掏空。货到家后,黄立让人将“康泰克”粉末塞入两块石板中间的空层,再进行黏合、打磨,以家具的名义出口到新西兰。
扔药箱败露加工厂
检察官介绍,今年初,居住在黄立走私加工厂附近的居民,时常看到有人将药盒、胶囊空壳等扔入小区的垃圾箱内,怀疑有人在小区内生产假药,遂向警方报案。接到报警后,警方介入调查,不久将黄立和刘新拘捕,警方在其加工厂内查获了尚未运出的400余箱药品。被抓后,两名嫌疑人交代,他们倒卖到新西兰的“康泰克”买家全部用于提炼毒品。
据了解,黄立的运输手法十分隐蔽,案发前已有200箱“康泰克”药粒被藏入大理石桌中,通过报关公司走私到新西兰,黄立两人仅此就获得赃款700余万元。
警方根据黄立提供的“康泰克”来源调查发现,李飞出售的康泰克是从周平、袁杰两人手中购得,而周平、袁杰分别挂靠在两家医药公司。他们以医药公司销售代表的名义,从多家药品批发公司购进大量康泰克,以每盒加价几毛钱转卖。此后,李飞等3人先后落网。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专家释疑
每人次限购5盒
据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网专家孙忠实介绍,“康泰克”中含有“伪麻黄碱”成分,是合成冰毒的一种原料。但每粒胶囊中“伪麻黄碱”含量很少,只有60毫克,因此用“康泰克”制作冰毒成本非常高,“有些得不偿失”。几年前,为防止不法分子大量购买用于提炼制毒,国家药监局已要求对含伪麻黄碱成分的常用感冒、止咳平喘药实行限量销售,每次每人最多只得购买5盒。孙忠实同时强调,伪麻黄碱虽然能被作为毒品原料,但含伪麻黄碱的常用药适量服用不会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