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24日电 (记者吴宇)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40余座租赁馆,都是方方正正的“火柴盒”。作为其中一员的土耳其馆,把自己的外墙装饰成大红颜色的立体“蜂巢”,显得卓尔不群,喜庆之中透着神秘和深邃。
据上海世博会土耳其总代表森卡·厄兹索伊介绍,这一独特的设计灵感来自世界上最古老的村落之一——距今已有约9000年历史的恰塔尔赫于克。20多年前,考古学家在土耳其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发现了这座古村落遗址。这里的各类建筑如蜂巢一般复杂多样,可容纳上万人居住,宗教建筑、住房、畜圈各得其所,带有明显的规划痕迹,其中一堵墙上的壁画被认定是世界上最早期的规划图。
考古显示,在恰塔尔赫于克,人们的社会待遇和地位是一样的,例如男女可得到同等的食物,人们生前住在房屋里,死后同样埋在房屋里。房屋和村落呵护着人的一生一世。“如果把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放在那个遥远的石器时代,恰塔尔赫于克一定是最佳场所。”森卡·厄兹索伊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
森卡·厄兹索伊认为,拥有恰塔尔赫于克等众多遗迹的土耳其,与中国一样,同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但两国现今却彼此知之甚少,这不仅与土中两个文明古国悠久的交往历史不相符,也与当今两国作为全球新兴市场的合作需求不相配。“因此,上海世博会的土耳其馆,是拉近土中两个文明古国之间距离的历史性机遇。”
今年6月,土耳其总统阿卜杜拉·居尔来华访问时曾说:“中国还没有真正发现土耳其,土耳其也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两国之间还缺乏了解。”但他同时认为,两国在金融、基础建设、能源、交通、农业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合作潜力,他特别希望土中两国能够增加每周航班数,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做准备。森卡·厄兹索伊告诉记者,在占地2000平方米的土耳其馆内部,有三部分展示内容期待着中国观众:一是梦想过去,主要围绕人类成长以及居住发展,通过信息墙的形式讲述土耳其历史上的众多“第一”,以及作为国家的沧桑变迁;二是孕育现代,作为中心展示,一个360度的电影将全景展示作为土耳其象征的伊斯坦布尔,特别是其地跨欧亚两大洲的骄傲与荣耀;三是拥抱未来,重点展示当代土耳其城市围绕“更美好的城市”的种种规划和奋斗。
土耳其馆的三部分展示都与中国紧密相关。在过去,联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让中土两个文明古国有了频繁的对话和交流,而丝绸之路的最西端,就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现代,互为友城的上海和伊斯坦布尔,都是各自国家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承担着国家振兴的重任;在未来,由“凤凰涅槃”形式表现的城市再生,是中土两国共同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两国人民共同的希望。
“古代丝绸之路的交往史,给土中两国留下了许多文化上‘交叉点’。如今,世博会继承了这一传统,相信土耳其在空前规模的上海世博会上能与中国展开更广泛、持久的交流互通。”森卡·厄兹索伊期望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