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一年一度最大的送礼季节终于过去了,谢天谢地。身兼一家之长、丈夫、外公、儿子、女婿数职,又有不少同事、邻居和亲友要打点、派对要参加,送礼真是好辛苦,大有心力交瘁之感。
现代的圣诞节早已商业化到了极点,好多孩子都误以为那是圣诞老公公的生日,早忘了纪念的那诞生的圣者其实是救主耶稣基督,如果不去教堂的话。不管怎样,现在连教会庆祝圣诞也会搞一个圣诞老公公背着大口袋来给孩子们分发礼物,所以圣诞成了送礼节早已名正言顺了。
为难和发愁的是家长给孩子,丈夫给妻子或妻子给丈夫、给朋友、给同事、给父母、给孙子外孙 … 甚至给邻居送些什么,都让人绞尽脑汁,哪怕在经济风暴的今天,大家仍会咬着笔管,面对一张纸苦苦思索,写下一张长长的购礼单,然后是疯狂购物和用彩纸包装礼物,还要对小BB装作礼物是从烟囱在半夜进入屋里的圣诞老公公送的,只是我的小孙子曾问起挺着大肚子的胖老头如何能从狭窄的烟囱下来又爬出去,又如何在一夜间把礼物发遍全世界,大人们目瞪口呆没人能够回答。
不过相对而言,洋人间的送礼还是要简单一些,同事朋友邻居间,常常是以送巧克力或带巧克力的糖果、威化、布丁、奶油饼干或曲奇、水果蛋糕、火腿(leg ham)什么的,还有瓶酒为最普遍。我还记得二十年前我第一次收到澳洲人送我的圣诞礼物。那时我在西餐馆当最卑微的洗碗工,圣诞夜老板娘到厨房来给每位忙得满头大汗的员工亲他们油腻的面颊和派发礼物,大多是方方或长圆的包:巧克力或酒加张卡,我打开我的方包,却是精装本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斯坦培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她真用心,但我不明白她怎么会知道我喜欢文学,看来洋人老板娘挺会了解职工喜好的。很少有洋人会像我在中国时我们过春节那样,拎一包水果、一条香烟或一盒大松糕送亲友的,或者端午节、中秋节拎一篓粽子、几盒月饼,他们的大节复活节主要是送巧克力蛋或兔子。
给来访的中国代表团或去中国访问时给合作院校送什么礼物往往是我的老板头痛的问题,于是来咨询我,把头痛和吃潘那多的任务移交给我。其实我离中国多年,已不太清楚中国人在送礼上的新潮流了。老板之所以小心翼翼,生怕触犯中国文化禁忌,最初是听了老师们谈起从中国留学生那里一知半解地听到的一些说法,在一门学习了解澳洲文化的课里,老师谈到禁忌这个问题,便问起学生中国人送礼有什么禁忌,于是他们就听说了生日不能送钟、结婚不能送伞之类的令他们迷惑不解又惶恐不安的说法。原先学院的客户关系部的礼品中是有漂亮的小电子钟和表的,于是都不敢送了。后来他们看到好些中国人在培训课上会拿出“果酱瓶”或小型保暖杯,里面放上茶叶,边听课边不断地喝茶,就搞了一些不锈钢外壳的小保暖瓶作礼品送中国客人,后来觉得最安全的还是送些原著民的画或工艺美术品。其实澳洲人头脑很朴实,十多年前刚接待中国客人时是不懂得送礼的,后来看到来访的中国代表团老是有送礼握手拍照的程序,于是不好意思也学会了还礼。
其实中国人对礼品的禁忌还不是词的语音引起的?钟同终同音,生日怎能给人送终呢?伞同散同音,结婚怎能叫人散伙呢(虽然中国的离婚率直追澳洲,散伙早已不稀奇了)?人说中国人送礼时肚里疙瘩多,爱听吉利话,不爱听倒霉话,确有些道理。于是引起了春节要送水果,特别是苹果橘子和梨,还有糕团,因为它们同平安、吉利、高升、团圆等同音,的习俗。这些也同数字8被认为会促使您发财有联系。
其实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老是一厢情愿:这888的发音实际上更接近叭叭叭,即吃枪毙的声音,您怎么不往这里想赶紧避免呢?2008年大家都说是个大发的年头,鼠年之初大家都说将有“数(鼠)不尽”的这个那个好事,怎知道一路上都是中国和世界的数不尽的问题和灾难,出现了70多年未遇的特大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呢?最近网上看到风水大师出来自圆其说了,说8字对有些年头是吉,对另一些年头是凶;那网上又有人站出来问他,咳,老兄,您怎么老是事后诸葛亮,怎么不在07年年底就警告美国总统中国主席等让他们早作准备采取措施呢?我去河北时听有人说他们不喜欢8因为它是副手铐,送您进班房,他们反而更喜欢4,因为您按简谱唱歌时它不是唱成发吗?看来还是他们更有道理。
回到送礼,还有,亲友生病住院,您给他送苹果,希望他平安;但是在上海话里,苹果的发音同病故一模一样,您不是咒他死吗?那么就像老外那样送巧克力吧。也不行,因为巧克力又叫朱古力,声音绝对像做苦力,您难道想让我一辈子做苦力吗,按的什么心?那收礼的可能会怎么想。
难怪老外对中国人的送礼禁忌迷惑惶恐,其实中国人自己何尝不迷惑惶恐呢?本想表示好意,到头来被人误解,真是防不胜防。令人心力交瘁的圣诞节刚过,一想到中国牛年新年又快来到,心里不寒而栗:给肚里疙瘩多的同胞亲友们送些什么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