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 网讯 据卫生部下属的新西兰国家放射性物质实验室公布的信息显示,2008年全新西兰共发生四起发射性材料外泄事故。
四起事故中的两起都和一种土地密度和湿度测量仪有关。这种仪器中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用以检测土壤的板结度和含水量。两台仪器中的一部曾在使用中不慎从操作人员的手中跌到一辆驶过卡车的后车箱内,而另一部则在工地上被一台推土机压碎。经过国家放射性物质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紧急处理,上述两起事故没有造成重大危害。外泄的核材料已经被安全回收。
在今年四月发生的第三起事故中,一台含有核材料的工业用测量仪因不慎被放在了工厂熔炉旁而被后者所散发出的超高温熔化,四名操作人员受到了辐射。不过经国家放射性物质实验室的检测,本起事故未对环境造成致命影响。受辐射的操作人员经过紧急治疗也逐渐康复。
今年的最后一起核材料外泄事故发生在Taranaki外海30公里处。操作人员用一台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追踪仪对海床钻洞进行探测时,该部仪器竟然被卡在了洞里。该部仪器最后不得不被放弃。为了防止仪器外部受海水腐蚀而出现放射性物质污染海域的可怕后果,国家放射性物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这个钻洞里浇筑了60米厚的水泥。据工作人员介绍,此部仪器内的强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属性可以保持几百年。
据了解,新西兰国家放射性物质实验室总部位于基督城,是隶属于新西兰政府的专门研究、处理和应用放射性物质的专业机构。据该机构介绍,新西兰每年会发生五至十起大大小小的核材料外泄事故。不过,这些事故中的大部分所造成的影响皆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