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中国城网 网讯 新西兰中文先驱网 综合报道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协议规模为250亿元人民币,期限五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人民银行表示,此举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两国货币金融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中新两国的本币互换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11年4月,当时双方首次签署了规模为250亿元人民币的互换协议,期限三年,并可续展。此后该协议分别于2014年、2017年和2020年续签,成为两国金融合作的重要机制安排。这次的续签将时间延长为五年,意味着两国金融合作更趋稳定和常态化。
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新西兰主要向中国出口乳制品、木材和水果等产品,中国则向新西兰出口机电产品、家具等。本币互换机制为企业提供了直接使用人民币与纽元进行结算和融资的渠道,减少了对第三方货币的依赖,有效降低汇兑成本和汇率波动风险。同时,在国际金融环境出现动荡时,互换安排可作为央行之间的流动性支持工具,帮助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抗风险能力。
本币互换协议的持续推进也契合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通过与其他国家央行建立本币互换网络,中国推动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逐步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对新西兰而言,该机制也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多元化与稳定。
图源:Getty
自2008年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来,中新经贸关系不断深化。该协定不仅是中国与发达国家间的首个自贸协定,而且在2019年完成升级谈判并于2022年正式生效,为双边合作拓展了更大的空间。在这样的背景下,此次本币互换协议的续签,再次展现了双方在经贸与金融领域互信与合作的持续深化。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续签不仅为双边贸易投资提供更加稳健和便利的金融支持,也将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新西兰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开放。
据介绍,央行间双边本币互换是一种融资安排,一国央行可以用自己的货币置换另一国货币,以此获得对方货币流动性,一般用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目的,到期后再相应换回。协议签署时属于备用性质,在实际发起动用前双方不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协议签署规模为一方可动用另一方货币的最大金额。通过协议,任何一方可以发起交易,以一定数量的本币交换等值的对方货币。互换的发起和收回都为本币,并不承担汇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