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如何处理,处理后能否达到排放标准,这可是与环境质量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28日,在重庆国博中心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上,水处理技术项目竞赛环节向公众展示了污水的絮凝优化实验等,在近7个小时的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就做了一件事,就是使出浑身解数,看谁把污水“变得”更洁净。
此次技能大赛的水处理技术项目竞赛在来自中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厄瓜多尔、塞尔维亚、叙利亚6个国家的选手间展开。竞赛分为A、B两个模块,模块A为污水的絮凝优化实验;模块B为泵、管、阀的拆卸、组装及运行。今天,中国选手比拼的是模块B的项目,共10人参赛;外国选手比拼的是模块A的项目,共5人参赛。明日,中国选手和外国选手的比赛项目将进行对调。
记者在模块A的竞赛现场看到,每名选手仿佛身处一个化学实验室中,桌上摆满了各种烧杯、絮凝剂、测量仪器等,比赛从上午9点一直比到了下午4点。每名选手所做的就是一件事:在污水中加入不同品种、质量的絮凝剂,反复调试、搭配、比对,力求最大程度净化水体。
据现场裁判介绍,污水的絮凝优化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一种水处理工艺,就是在污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使其进行物理化学反应,将溶液中的悬浮微粒聚集联结形成粗大的絮状团粒或团块,以利于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将其过滤掉,最终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每一种污水所含的成分不同,因此,该用什么样的絮凝剂,用多大的量,怎样组合搭配,既能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又能减少浪费,节约成本,对选手的耐心和技能都是一个考验。”该项目比赛副裁判长马焕春说,从事这个工种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员通常是在市政、工业废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厂等领域工作,通常要具备化学、机械、生物学、自动化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可谓是个“杂家”。他们既要保障供水的连续性、安全性,又涉及废水的安全去除、再循环利用等,因此,他们技能的高低将决定着生活中的“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