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初的果园港,滚装船码头繁忙有序。一批长安商品车被装上船,将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被运往武汉、芜湖等地。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称赞“这里大有希望”。如今,以果园港为代表的重庆多式联运“版图”不断扩大,各类开放口岸和平台建设不断完善,自贸试验区改革任务一一落地,多项金融创新不断破冰。
重庆,这个地处西南腹地的城市,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正努力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闯出对外开放的新路子。
成长:从散货码头到“世界中转站”
来自云南、广西的外贸商品,运往四川、贵州的铁矿石,重庆制造的商品汽车……记者在果园港看到,这些南来北往的货物通过铁路、水路、高速公路在这里装卸、中转。
在果园港,多式联运的“版图”正愈加清晰——
通过先后开通至成都、西昌、攀枝花、德阳、贵阳等多趟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铁水联运网络已覆盖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及新疆。此外,水水联运还新增重庆-宜宾-泸州的集装箱班列。
11月18日,中欧班列(重庆)“德国曼海姆港—重庆果园港”班列全程途经约11000公里,顺利抵达果园港。该班列从德国曼海姆港开行,货物以汽车零配件为主,经过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从霍尔果斯进入中国。
距离出海口2400多公里的重庆,通过这种方式,将世界拉到了“家门口”,正逐渐成为“世界的中转站”——
向东,通过长江黄金水道,联结长江流域10多个口岸,又经太平洋面向亚太;向西,经渝怀铁路和团结村火车站,直通中欧班列(重庆),面向我国西北及中亚、欧洲;向南,联通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陆海贸易新通道,直达南方沿海城市及东盟、南亚。
通道建成了,货物自然滚滚而来。
2014年,果园港吞吐量还只有 350万吨,集装箱只有6.5万标箱。2017年,吞吐量达到 1249.9万吨,翻了接近4倍,集装箱31.8万标箱,其中铁水联运52000吨,水水联运17万标箱。
重庆港九股份有限公司港行经营部副部长张水平预计,2018年实现吞吐量1450万吨,集装箱25万标箱。谁能想到,在建立初期,果园港只是2个泊位的散货码头?
“多式联运”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长安民生物流整车事业部常务副总经理郭金雨算了一笔账,2018年,公司组织10万辆商品车通过果园港经长江黄金水道运输至华中、华东地区,节约物流成本约30%。
看好这个平台,长安民生还入股果园港,力图打造西南地区最大的商品车多式联运分拨中心,吸引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整车物流通过水运转移到果园港。“预计到2020年,我们在果园港滚装码头的装卸量将超过55万辆,多式联运比例从目前的20%提升至50%。”郭金雨告诉记者。
“我们规划了一百来亩地,用于建设海关监管场所,计划打造多式联运监管中心,避免多次报关、转关,简化经关流程提升效率,目前正在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张水平告诉记者。
融入:对接“一带一路”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果园港是重庆建设国际物流枢纽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重庆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一个缩影。
市口岸物流办物流综合协调处处长胡红兵介绍,目前,重庆已初步构建起“铁、公、水、空”四位一体的国际物流体系和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格局。
中欧班列(重庆)开行已超过1000列,而且2018年以来实现三个突破:开行班列明显增加、去回程班列趋于平衡、辐射领域扩大。11月,由传化集团组织的中欧班列(重庆)“白俄罗斯—重庆”回程班列抵渝。2018年以来,中欧班列(重庆)还新增重庆—越南、重庆—汉堡、重庆—伊朗运行线路,去程班列可辐射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欧洲30多个国家,回程班列通过重庆可转运至国内及东南亚地区。
此外,在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框架下,具有复合运行格局、对接“一带一路”的中新互联互通陆海新通道(简称陆海新通道)也在全面形成。
在广西、贵州、甘肃等兄弟省份的共同努力下,“陆海新通道”跨境公路运输、铁海联运和国际铁路联运相继开通并实现常态化运行。截至2018年10月31日,“渝黔桂新”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开行班次达419班;国际铁路联运(重庆—河内)班列已完成双向测试,累计开行25班;重庆-东盟跨境公路班车,累计发车510次,服务网络延伸至越南、泰国等地。此外,兰渝专列累计发运商品车专列90列,陇桂专列发运26班,黔桂专列发运4班。
航空方面,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建成投用,成为中西部首个拥有三座航站楼、实现三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全市国际航线达到77条,其中全货机航线14条,洲际远程客运航线17条。2018年12月17日,江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破4000万人次。
设立一年多的重庆自贸试验区,也为重庆开放再加速。在重庆自贸试验区,151项改革试点任务已落地实施122项。通过制度的创新,让重庆经贸往来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比如,全面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外资项目备案实现立等可取,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海关通关一体化改革,“三互”大通关建设持续发力,企业业务协调时间节省50%以上。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口岸通关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一。
各项软硬措施的推进,让重庆自贸试验区产业聚集效应初步显现,截至2018年10月底,重庆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注册20630户,占全市比重9.0%,注册资本总额1725.3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比重13.8%。引进项目1605个,签订合同(协议)总额4848.14亿元人民币。
创新:以开放促发展 向开放要活力
有了通道,还要用好通道,否则,通道将沦为“过道”。重庆在用好通道、发展产业方面,也在不断探索。
更多加工贸易产业集聚——
重庆两江新区引来笔记本代工企业的总装生产线,同时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把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环节也留在重庆。通过集群发展、产业链整合的方式,重庆立足深圳莱宝高科、京东方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打造千亿级高端显示面板集群。2017年,重庆笔电产量超过6000万台,占全球40%左右;手机产量2.58亿台,名列全球第二。
更多新业态在蓬勃发展——
以保税方式租赁飞机,一架飞机可以节省千万元。在重庆,保税飞机租赁已步入常态化阶段。2018年,已有4架飞机通过“保税+融资租赁”的方式落地重庆。两江新区推动春秋航空、重庆航空与新加坡中银航空租赁公司合作,运用“自贸试验区+江北国际机场+国家一类口岸+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四大功能平台,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让重庆能在全国第三批自贸试验区中率先开展飞机保税租赁业务。
更多金融创新正在破冰——
针对物流与资金流脱节现象,重庆启动物流金融创新试点,从物流供应链动产融资切入,增强中欧班列(重庆)、陆海新通道、长江黄金水道三大通道金融服务,增强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的集聚、辐射效应,实现从过道到通道的蝶变升级。平台搭建、服务创新、产品创设、市场应用等方面初见成效。平台方面,成立了重庆物流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政府引导,公共服务,市场运作”为原则,承担创新试点任务。
重庆还创设铁路提单,约定了各方认同的收货、控货、提货标准规则及责任分担,打造铁路提单控货功能,得到金融机构及企业的普遍认可和接受。银行基于铁路提单控货功能,为进口商开具了国际信用证,该信用证实现了与海运提单信用证相同的融资功能、支付功能和结算功能,解决了陆上进出口贸易基于贸易本身融资的难题,改变了陆上贸易先款后货的传统融资方式。
……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果园港时要求重庆完善各个开放平台,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如今,三年过去了,重庆的实践证明,我们不仅在开放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也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