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阳光照在重庆市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一处院坝上,这是该村党总支书记张雪平日里办公的地方。当初,村民以为她是来“镀金”呆不长久,她却一干就是8年。由村干部转为公务员,她却不愿离开农村,带领村民规模化养鸡,发展农业电商孵化平台。这个城里来的“娇娇女”,也跟村子一起,发生着不小的变化。
村里来了位“爱讲究”的小姑娘
“我们村新来的那个大学生在镇上晕倒了!”
那是一个8月初的赶场天,炎夏考验着刚到鹿子村不久的村主任助理张雪。镇上的驻村点,聚集了不少前来赶场的村民。头顶上吊扇吱吱作响,房间里夹杂着鸡、鸭的味道,汗水从张雪的额头渗出钻进下巴,原想走出屋子透个气,她竟直接晕了。
这下,张雪在村子里出了名,还享受了一项特殊待遇。那时,荣昌全面启动林权改革,村干部都要冒着酷暑外出测量林地,张雪不用去,在办公室里做文书、扫地成了日常。她困惑,更委屈,来农村就是为了干这些?
想混日子,当初的选择不会是这样。
2009年,从重庆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的张雪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在荣昌城里一家银行上班,每月收入3000多元。
家里人都高兴得很,张雪却在一旁出了神,“银行的工作相对按部就班,我仿佛一眼就能看到自己40岁的样子。”
她又想起报纸上,荣昌仁义镇瑶山村有个叫蔡礼建的大学生,回乡带领村民养兔致富的事迹,这事儿在她心里掀起不小的波澜。她决定放弃去银行工作的机会,去到仁义镇,离“大神”更近一些。
“一个城里娃,五谷不分四体不勤,你去农村干啥?”母亲坚决泼冷水。
“2年后万一没转成公务员,咋办?”亲戚的担心不是没道理。
直到现在,说起这一选择,张雪的目光依然坚定,“我从小就生活在城里,去农村可以积累到以往不曾有过的经历。即使不一定能转公务员,有基层的经验,2年后再找份工作,我觉得不难。”
可她没想到,融入农村生活并不容易。吃不惯农家菜,走田坎路还会摔跤,村干部都觉得她是个累赘,没人愿意带她,张雪只好厚着脸皮跟在时任鹿子村村主任唐再春的身后。
在村里,开会常常是几个人转着喝一个杯子,张雪总说不渴,却躲在角落里掏出自带的水壶,赶紧喝上两口。
有一回去村民家,见凳子上沾了些鸡粪,她顺手拿出纸巾要擦。
“城头来的是要讲究些。”村主任唐再春一开口,一旁的村民集体笑出了声。张雪只觉得脸很烫,这股烫延伸到了耳根子。
从那以后,张雪好像换了个人:“找村民谈事,无论凳子上有啥,我都一屁股坐下去。我跟自己说,如果还跟在城里一样,这农村我怕是呆不长了。”
她用嫁妆搭了两个大鸡棚
真正扭转村里人对张雪“娇娇女”的印象,是从养鸡开始。
此前2个多月的林地测量,张雪发现了一个商机,全村1900多亩林地基本闲置,要是搞规模化山林养殖肯定有赚头,林下养鸡就是个不错的路子。
村民们个个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你一个城里面的小丫头,养鸡养鸭我们随便哪个都比你懂,还轮不到你来教我们怎么发展养鸡。”张雪被浇了一盆冷水,她决定自己干,做一个样板给大家看。
“鸡棚建好,任期都过了一半,何必?”
“万一搞砸咋办?不如跟村干部搞好关系争取转正。”
接连好多盆冷水也没能动摇张雪,她说:“即使有一天我走了,不在这个村了,也希望能给村里带来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她心一横,借遍了亲戚朋友,而建棚的“大头”还是父母此前给她准备的10万元嫁妆钱。
她在公路边承包了20亩地,准备建两个鸡棚,目的就是为了造出声势。为了省钱,还自个儿当起了小工,攉水泥、拌黄沙、推鸡公车……
“娇娇女”变了,村民的态度也变了。
鸡苗入棚那天,远远地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张雪探头一看,村里一群大妈喜笑颜开,队伍前面还有人举了一块硕大的电子钟。
一位村民坦率地说:“现在是2010年,我们就想看那个钟能在你这儿挂多少年。”
喜悦过后是没有预料的一次挫败。12月底的一天,冷得人直跺脚,尽管张雪找来红白蓝胶带把鸡棚的风口全都堵上,可第二天清早,鸡还是一堆堆地死了。“死了600多只,这一场鸡肯定要亏惨!”一向乐观的张雪来不及沉浸在悲伤当中,她更关心如何让剩下的鸡都活!
一头时刻关注着棚里的温度,一头多次跑去请教畜牧站的专家。所幸,剩下的鸡存活率很高且全部售出,每只鸡的纯利润达2元钱以上。
见鸡棚一天天有了样子,看到张雪每天张贴的成本公示表,不少看闹热的村民跑来学习技术,第二年,村里就建起了一家家山林养鸡场。
有人说:“小张一个姑娘家,才一年多点时间,说做啥就做啥,这样的村干部我服。”那年,24岁的张雪高票当选为鹿子村村委会主任,成了村里历史上最年轻的女主任。
带着村民圆了“电商梦”
2013年8月,张雪被调任通安村任党总支书记。与相对偏僻的鹿子村相比,通安村经济发展较好,“锦上添花”往往不那么容易。
“那么漂亮一个妹妹来了,但这么年轻,能把村里的工作干好?”通安村村委会主任林君对这个新来的书记充满质疑。
有一天,林君听说张雪要在村里搞电商平台,他连连摆手:“农村头哪个搞得来这些。”
“你看,村里那么多山寨产品,价格还高,农产品外销却卖不起价,啥时候实现城乡统筹?”张雪坚持。
其实,早在鹿子村养鸡时,张雪就联合全区多名在村里任职的大学毕业生,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统一销售农产品。抱团发展的效果却没能达到预期。“当时我们发现,比如一种宝塔花菜自己批发卖2块钱,合作社卖4块钱,而超市能卖到10块钱。”张雪说。
2014年张雪硬是捣鼓出“在村头”农业电商微店,趁着每周进院坝放电影的机会,让农民了解网络,到了周末就去城里的小区摆摊,成了不停旋转的“陀螺”。
有一天,村民黄相琼特意来了趟村委会,连连夸赞:“不用跑去集市,比在集市还卖得起价,稳当!” 临走还一再提醒村干部,有人要土货一定记得给她打电话。
回忆起当时,林君笑称:“村干部都是想让老百姓得到实惠,我不会网购,也不好意思找张雪,只好找村里的年轻人现学。”
渐渐的,推广“在村头”,村干部比以前要卖力得多:“这鸡蛋你清早去市场卖1块1一个,拿来代销1块5一个,还立马拿钱,你们想划不划得着?”
很快,该平台的运行机制得到全面推广,截至目前村级站点突破620个,今年已实现销售总额1800多万元。作为面向农村的孵化平台,还吸引了更多返乡创业人才加入“创客”队伍。
张雪的“在村头”梦想还有很多,“一方面村里的劳动力可以就业创业,再借此平台吸引年轻人返乡就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对农村的设想和政策,需要接收新事物更快的年轻人。”
不想走因为还有“未完成”
见到张雪那天,她慷慨地空出下午的时间,手机却并不配合,有时微信电话一起来。
“该交的报表最迟明天要给我了。”
“你几点下班?晚上咱们再聊聊拆迁的事儿。”
她一边电话办公,一边说:“才开始可能会觉得事情很琐碎,但慢慢地就会发现对村民多关心,村里的工作也会进展得更顺利。人嘛,将心比心。”
才30岁出头,便有了这些感悟,这源自张雪扎根农村8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以及给村子带来一些实质性改变的念头。
其实,早在2011年,张雪已转为公务员。
“张主任,听说你要调了,我们好舍不得。但如果对你前途更好,我们还是支持……”6年前鹿子村村民小段在QQ上给张雪的一段留言,至今让她记忆深刻。
为啥还留在农村,张雪坦言,不走是因为要干的事儿还没干完,想在村里发展集体经济,遇到有困难的村民,村里不至于无能无力,“在村头”还面临转型……
她对村里未来几年的发展,有着明确的规划和目标。只是不走,意味着身兼数职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精力。
晚上6点,张雪发出一通微信,语气稀松平常,“今晚约了拆迁户谈事,晚饭各管各。”电话那头是丈夫蒋昂。常常放家人鸽子,4岁的女儿也只能留在永川父母家,张雪说,如果有一天要离开农村,或许是因为女儿,陪她的时间真的太少。
说起妻子,蒋昂的言语间也是既心疼又无奈,“她身体不好,我就炖点汤,忙起来不按时吃饭,说她最多能听进去一半。”
蒋昂还记得,有一次去村里找张雪,他在电话里提到妻子的名字,一旁就有人凑过来,“你说的是通安村的张书记吧?这个书记干得好,我们信任她。”有时,生活中的小抱怨,就这样在村民间的口口相传中渐渐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