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璞,1981年生,丰都人,北京励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
■ 感言:女孩子都爱美,但更让我怦然心动的,是“美丽事业”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
偌大的办公室里,恰到好处摆放着几件色彩斑斓、精致美观的工艺品;办公桌前,端坐着一个时尚、俏丽的女子。她正是苏璞,一位拥有约20个国际时尚品牌代理权的商人,一位在8年时间里成就自己“美丽事业”的女子。
不久前的一天,记者如约来到苏璞的办公室采访,听这位重庆妹儿娓娓道来,述说她创业那些年里的那些事。
“女孩子都爱美,但更让我怦然心动的,是‘美丽事业’所散发出的巨大魅力……”苏璞这样说道。
爱美:从小喜欢自行设计服装
苏璞1981年出生于丰都一个书香人家,从小接受书画艺术的熏陶。
或许是这个原因,苏璞从小就在审美方面有独到看法,而不大喜欢随波逐流。“小学时,我开始‘臭美’,觉得父母给买的衣服太‘土’,选购衣服时非自己拿主意不可。”她回忆道。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丰都市场上的服装款式还比较单一。
那时小姨在北京工作,春节回家乡时都要给苏璞带几件时髦、新潮的衣服。苏璞在欢呼雀跃之余,意犹未尽,往往还要拿出纸和笔将这些漂亮衣服一件件画下来。
进入小学五年级,苏璞开始自行设计服装,再将图纸拿到裁缝铺,请师傅比照着做出来。此外,她还喜欢动手制作腰带、头饰、手链,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1999年,18岁的苏璞离开丰都,来到北京读大学。
北京是个时尚之都。即便是在校园内,也有不少女同学身穿耀眼、美丽的国际品牌服装,让苏璞羡慕不已。
“那时候我便想,大学毕业后一定努力工作,待有经济能力后也买两套国际品牌服装‘显摆’一番。”她笑着说道。
当时谁会想到,十几年后,这个爱美的姑娘竟然会成为20个国际时尚品牌的代理商呢?
创业:销售国际品牌时尚产品
大学毕业后,苏璞放弃了到北京电视台工作的机会,进入一家电子商务公司。
“这家公司即将启动的‘邮购’项目很有吸引力,我觉得前景不错。”苏璞介绍,当时,和国内刚刚起步的网上购物一样,“邮购”也是个比较新的事物。
负责实施整个“邮购”项目的她在工作中全力以赴,很快获得成功,公司所推产品的销量节节攀升。
“‘邮购’项目的销售模式其实是可以复制、推广的,既然这样,何不采取这一方式在网上销售那些国际品牌的服饰呢?”有了这一大胆想法后,2008年,苏璞从电子商务公司离职,与朋友合伙开办“北京心动弘毅科技有限公司”,从国外采购国际知名品牌服装,再通过网络渠道在国内销售。
公司的业务范围迅速扩大,包括了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服装、钟表、饰品等时尚产品。
几年后,随着对国际品牌营销特点的认识不断加深,苏璞意识到:国际知名时尚品牌的营销不同于低端产品,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必须尽快建立与品牌商的稳定合作关系,以抢占市场先机。
冲刺:获20个国际品牌代理权
要与国际知名品牌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就必须增加投资。但合作伙伴坚决反对她的想法,并提出撤资。
无奈之下,苏璞只得四处举债,凑齐资金将公司的所有股份买了下来。
公司随后更名为北京励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励思公司”),在服装、钟表、饰品等时尚产品领域,瞄准多个国际品牌,正式启动了旨在“争取代理权”的计划。
“国际时尚品牌商往往‘架子大’,跟这些品牌商打交道是个技术活,我刚开始时吃了不少亏。”苏璞说,有一次,她提前3个月将货款打到了某品牌商账上,但对方依然不太愿意如期发货。
为了拿下某国际时尚品牌的代理权,她有一段时间光是到美国就接连跑了三四趟;为了拿到梵高腕表中国区独家代理权,又不辞劳苦飞往荷兰梵高博物馆、香港钟表协会;为了与更多国际品牌商建立合作关系,她只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公司的股份制改造并在新三板上市。
与此同时,励思公司的销售渠道也逐渐扩展到了电视购物、微信电商等平台。
经努力,该公司所代理的国际时尚品牌数量迅速增加到了大约20个,2015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
跨界:进入童装代理第一阵营
如今,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苏璞,不太可能和几年前一样将几乎所有时间、精力投入到企业管理和经营中了。但她没有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
商业嗅觉灵敏的苏璞意识到,国内童装市场潜力巨大,“我喜欢将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国际品牌童装还不多。”
今年初,国内一家代理多个国际著名童装品牌的大型公司突然倒闭。苏璞得知此事后,当天就飞往上海,找到那几个童装品牌的生产商洽谈合作事宜。
接下来一个多月时间里,她马不停蹄地发起全面冲刺:不是飞到上海就合作事宜与品牌商展开谈判,就是在公司加班加点为代理工作做准备,经常忙到大半夜。
等到其他代理商反应过来时,励思公司已成功拿下史努比、芭比等多个国际知名童装品牌的代理权,成功进入国内童装代理第一阵营。
在工作上敢闯敢拼、雷厉风行的苏璞,还是一名富有爱心的重庆妹子——从几年前开始,她就加入了丰都“春蕾计划”,定向资助多名家境贫困的孩子。
最近,苏璞又收到了一个受资助孩子写来的信。
“看到这封来自家乡的信,听孩子在信中絮絮叨叨地述说学习、生活中一件件小事,我心里暖暖的。今后,我要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多做点事。”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