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针对产能过剩严重、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去年以来,重庆市立足本地、着眼全球,把推动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取得初步成效。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获悉,去年重庆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660亿元,对全市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30%。
坚持需求引领,找准新兴产业培育方向
“这十大产业不是盲目选择,而是根据产业、技术发展趋势,以满足市场有效需求作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称,在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重庆市注重三个原则:一是顺应技术、产业发展趋势,把握消费升级方向,找准市场。二是突出与重庆市传统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力求做优做精现有产业;三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培育新兴产业。
通过反复研判,重庆市最终筛选确定了电子核心基础部件、物联网、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智能汽车、MDI及化工新材料、页岩气、生物医药、环保等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力争到2020年形成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总规模突破1万亿元的目标。
坚持集群发展,快速做大新兴产业规模
“整机与配套并重、生产与服务并举、产业空间集中的集群化模式,是重庆市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路径。”市经信委介绍,目前,重庆市已集聚了一大批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同时还按照产业链条策划了总产出2万亿元的储备项目库。
一是构建优势产业链条。先后引进了康宁玻璃基板、京东方液晶面板、惠科显示器等项目,初步构建起上下游完整、国有民营外资齐聚的平板显示产业体系;引进了SK海力士芯片封装测试、奥特斯IC载板、超硅大尺寸硅片等项目,初步形成多规格、全流程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
二是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良性互动。积极发展机器人融资租赁,助推产品市场开拓,重庆华数公司、重庆广数公司机器人产品快速放量;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交通、医疗、安防、环保等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入应用,同步促进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
三是引导新兴产业空间集聚。目前已初步形成两江新区(电子核心基础部件、高端交通装备)、永川(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涪陵(页岩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重庆市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首要动力。重庆市一方面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政产学研资用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研发推广力度,如页岩气产业,通过探索推广“井工厂”模式,大幅降低了钻探成本、缩短了钻探周期,目前日产能已达1800万立方米,形成50亿立方米年产能。
与此同时,重庆市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力帆汽车全面启动新能源智蓝计划,通过互联网与物联网将人、车、道路、电池、能源互联互通,在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实现减少碳排放、缓解城市拥堵。
坚持统筹协调,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环境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此,重庆市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水陆空交通枢纽、一类口岸、保税区“三个三合一”开放体系,打通以“渝新欧”为代表的国际物流通道,吸引全球要素集聚,促进本地产品分销全球。
同时,重庆市“1+2+7+36”开发区平台体系的形成,也进一步增强了本地产业承载能力。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重庆市还组建了8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有力推动了重大项目的加速实施。截至去年末,该项基金投资规模10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7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