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20日称,在北约解冻与俄罗斯关系的前提下,俄方愿恢复与北约的合作。而就在两天前,俄罗斯刚刚宣布切断北约经过俄罗斯境内向阿富汗转运军需装备的“北方运输线”。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挥舞着“大棒”,俄罗斯在与西方的较量中似乎显得更加游刃有余,而在其看似态度松动的背后,不变的是对西方仍存警惕之心。
“胡萝卜”与“大棒”
5月19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双方认为北约和俄罗斯都需要加强军事透明度,以避免乌克兰局势失控。
而在此之前,拉夫罗夫刚刚在莫斯科见到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克里这次引人注目的莫斯科之行中,俄罗斯以打破外交惯例的方式,显示了对此次会谈的重视:克里还得到了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会见。
“莫斯科表现出与美国合作的意愿。”俄罗斯《专家》周刊网站刊文称,俄罗斯的这种合作意愿不仅表现在乌克兰问题上,也表现在其他国际热点问题上。
俄罗斯近来向西方抛出的“胡萝卜”不只这些。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19日报道,俄罗斯在取消对欧盟实施的食品进口禁令之后,可能允许匈牙利、塞浦路斯和希腊的20家企业重返俄罗斯市场,并暗示这个名单还有可能再扩大。
不过,强硬仍然是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更为鲜明的特质。
据俄罗斯官方法制信息网站18日公布的政府文件,俄罗斯停止北约经其领土向北约驻阿富汗国际安全援助部队运输武器、军事技术装备和军事物资。这就意味着,俄罗斯和北约自2008年达成协议开通的“北方运输线”被切断。
而对日前乌克兰考虑在境内部署美国反导系统的消息,俄罗斯同样在最短时间内给出毫不客气的回应。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如果乌克兰真的付诸行动,“俄罗斯肯定会采取回应措施”。俄罗斯地缘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列昂尼德·伊瓦绍夫则预测称,俄罗斯可能因此扩大战术巡航导弹集群。
把握战略转折的机遇
“目前,俄罗斯与西方打交道采取的是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相比之前更显积极主动。”外交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高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俄罗斯的外交策略调整与自身情况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
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外交孤立以及国际油价下跌的雪上加霜,让俄罗斯元气大伤。
“然而,如今的俄罗斯已有了明显的好转。”高飞指出,随着国际油价的回升,俄罗斯国内经济整体出现回暖的迹象,不久之前举行的红场阅兵又让其向国际社会大秀一把肌肉,再添自信。
正是基于这样的实力与信心,俄罗斯开始在外交上软硬并举,更为主动地寻求破局,并借此打破制裁的桎梏,进一步巩固国内经济增长的态势。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陈玉荣也认为,俄罗斯凭借其强硬的作风和不屈的精神,顶住了西方制裁的压力,也由此迎来了与西方关系从紧绷到缓和的有利契机。“无论是从长远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还是处于在国际舞台恢复影响力的考虑,俄罗斯自身都需要与西方改善关系。”
而西方国家对俄态度的意见分化,以及美国在中东问题上与俄合作的需要,使俄罗斯进一步意识到眼下可以在手举大棒的同时,向西方适时抛出一些“诱饵”,由被动转主动。
对于德国、法国等国家来说,国内并不尽如人意的经济状况早已使它们在是否继续对俄制裁的问题上与美国出现分歧。对于美国而言,试图通过制裁孤立俄罗斯的策略目前看来已基本宣告失败,而相比乌克兰,中东乱局显然更令其揪心,也亟须俄罗斯的支持和配合。
《纽约时报》日前就直言,近几个月来,俄罗斯不但经受住各种攻击,还在国际政治舞台不断证明其重要性,尤其是在叙利亚问题、伊朗核谈判中,克里姆林宫都发挥了作用。
聪明的俄罗斯显然看到了对手的无奈与需求。
强硬和警惕仍将是主调
事实上,在克里莫斯科之行后,俄罗斯与西方的“凉战”或将转暖就成为国际社会猜测的热点。“从种种迹象看来,俄罗斯与西方的紧张关系确实已出现松动。”陈玉荣认为,但目前来谈双方关系是否有突破,还为时尚早。
德国《明镜》周刊日前指出,至少接下来的美国总统大选不会令情况有所好转,因为“热门候选人选希拉里·克林顿曾将普京比作阿道夫·希特勒”。
《独立报》、《导报》等俄罗斯媒体也普遍认为,目前远没到谈论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重启”的时候,双方现在还只是在围绕争议继续努力向对方阐明自己的观点。
而问题的根源还在于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深层性问题。
“如果西方决议要在乌克兰部署反导系统,那么俄罗斯是绝不会允许的。”高飞指出,目前处于僵局的乌克兰问题仍是俄罗斯和西方之间的一枚定时炸弹,一旦引信被拉动,双方之间脆弱的政治信任随时可能被再次摧垮。
“乌克兰问题的症结在于西方与俄罗斯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利益争夺。”陈玉荣认为,更为重要的是,遏制俄罗斯、弱化俄罗斯是西方坚持多年的长期战略,不可能被轻易地改变。对此,俄罗斯显然不会掉以轻心,更不会随便让步。
在这样的境况下,一面不关闭合作的通道,一面保持强硬和警惕,这或将成为俄罗斯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对西方的新常态。(严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