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表明,拉美贫困阶层的适龄儿童仅有56%接受了中等教育,能够继续受教育的人不到9%。图为巴西一名男孩在坎塔加洛贫民窟的一座楼房上向里约热内卢眺望。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委会的调查表明,2014年,拉美贫困人口总数为1.67亿,其中赤贫人口数高达7100万,自2012年开始,该地区赤贫人口比例不降反升。拉美国家的脱贫政策越来越多地显露出疲惫态势。过去10年间,有7000多万生活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穷人从贫困的泥沼中走出,但这一成效并不稳定。数据表明,拉美有约2亿人生活在贫困线的边缘,其中很多人由于缺乏基本技能,只能从事底层和不稳定的工作,随时可能重返贫困。
有分析认为,拉美国家政府需要面对现实,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全力推行,才有可能确保脱贫目标的实现。
地区经济陷入低潮
脱贫计划难以实施
近年来,拉美国家依靠石油等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获得超额利润,大力投资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公共项目,制定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救助计划,以消除贫困和改善民生。但如今好景不再。
2014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增长仅1.1%,为5年来最低水平。随着地区经济陷入低潮,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发展动力不足,加之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等主要拉美国家均不同程度缩减2015年财政预算,致使脱贫计划难以实施,许多社会保障项目得不到资金保障,越来越多的穷人得不到救济。
3月5日,巴西央行将基础利率提升到12.75%,巴西成为全球利率最高的国家。利率提升的另一面是通胀加剧,老百姓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一涨再涨。根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与住房相关的支出上涨8.8%,牛肉和洋葱的价格分别上涨22.21%和23.61%。巴西的问题是拉美经济的一个缩影,在更多国家,刚刚走出贫困没几年的成千上万家庭面临重返贫穷的严峻局面。
巴西里约天主教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保罗·诺贝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大多刚刚脱贫、步入中产阶级的群体非常脆弱。“巴西政府依靠这十年大宗商品贸易致富,实现几千万人的脱贫,并为自己争取到了更多支持,但没有相辅相成的培养人才计划,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脱贫,而是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扶贫负担。”
另一方面,拉美仍有大批贫困人口等待政府将他们拉到贫困线上。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经委会的调查表明,2014年,拉美贫困人口总数为1.67亿,其中赤贫人口数高达7100万,自2012年开始,该地区赤贫人口比例不降反升。
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国际问题研究员利亚·瓦尔斯认为,就业岗位的多寡和就业质量是最能体现一国经济状态的指标。诸多数据表明,拉美地区的失业率与世界上一些地区相比或许并不十分突出,但就业质量不高。
墨西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拉美国家非正式就业比例高达51.3%,其中比例较高的秘鲁和墨西哥分别达到68.8%和57.46%。非正式就业人口大多来自贫困阶层,他们从事家政服务、钟点工、临时工等工作。他们工资低,没有劳工合同,也无力缴纳社会保险,随时有可能被解雇。
教育投入相对较低
未来改革步履艰难
拉美国家面临现在的困境,也与长期以来教育投入较低相关。经合组织曾以10分为满分给各国教育质量打分,而巴西仅得到3.8分。
世界银行公布的报告显示,29个收入分配最不平均的国家中,14个来自拉加地区。贫穷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穷人的孩子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最新数据表明,拉美贫困阶层的适龄儿童仅有56%接受了中等教育,能够继续受教育的人不到9%。
拉美贫困阶层子女所受教育的质量与富裕阶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很大一部分青少年迫于家庭收入压力放弃学业,提早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工作,且没有上升可能。
全球知名人才公司万宝盛华最近发布的报告指出,拉丁美洲社会和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与校园提供的技能培训是全世界相差最大的:全球10个雇工最困难的国家有5个在拉美。以哥伦比亚为例,该国科技和通信部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电信和软件领域至少有1.5万个劳动岗位因无人达标而空缺,到2018年,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9万。
瓦加斯基金会客座经济学家路易斯·莫拉莱斯认为,拉美民众需要在提升生产技能上下功夫,而不是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来支撑福利。本报记者采访的学者普遍认为,提升教育水平,可以从职业教育抓起,最关键的是要将职业教育与基本福利的给予结合起来,对失业者进行强制性的培训。
未来的改革将相当艰难。瓦加斯基金会客座经济学家保罗·维拉斯科认为,拉美国家以大宗商品的出口换来成千上万穷人脱贫的繁荣景象。现在政府为了保住这些人的选票,又做出了诸多不符合经济发展的福利承诺。政府需要面对现实,凝聚共识,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全力推行,才有可能确保脱贫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