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2013年,重庆市非公经济依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1月22日,市中小企业局发布消息称,2013年重庆市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7784.1亿元,同比增长12.4%,在工业主导、税收支撑、就业主渠道、出口拉动等方面作用均有增强。
截至2013年底,全市非公经济产业活动单位达到147.5万户,非公经济活动单位新增16.1万户,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制造业、金融业等五大行业。全年非公经济实现利润1258.7亿元,非公企业完成出口454亿美元,上交国地税收1280.6亿元,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961.3万人,当年新增从业人员51.2万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全市非公经济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3%。在38个工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产值实现不同程度增长,有10个行业的增长甚至超过了30%。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双引擎”支撑尤为明显,两大支柱产业共实现产值5172.3亿元,占非公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2.6%,较上年末提高2.3个百分点。
“多重利好,推动了非公经济稳中有进。”市中小企业局局长尹华川称,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内多措并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发展环境。同时,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支柱产业“6+1”形成了多点支撑。此外,重庆市通过促研发、促技改来盘活存量,通过招商引资布局新兴产业,推进了企业转型升级。
不仅如此,重庆市还大力推进“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重点扶持的企业超过8000户。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先后为66家担保机构申请免征政策,全年担保机构新增担保发生额758.6亿元,并通过银政企对接合作,帮助100多家中小企业新增贷款22亿元。去年新创建市级都市工业楼宇5个,新创建市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5个,很好地拓展了企业发展空间。此外,重庆市还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全年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600余项,认定和培育了“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1家。
据介绍,今年重庆市将以工业、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三大行业为重点,结合五大功能区域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非公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