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从重庆市科委获悉,为推进高新领域科技创新,市科委通过科技资源配置、重大科技工程管理方式、科技招商等举措取得明显成效。2013年,重庆已建成33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市新产品产值率就超过30%。
据悉,市科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配置科技资源,围绕全市“6+1”支柱产业和“2+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创新要素,重点实施了3个科技重大专项、17个科技支撑示范工程。另外,市科委把新产品开发与应用示范作为科技创新推动高新领域发展的主要手段,支持大型龙头科技企业牵头实施了新能源汽车、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制造业信息化、半导体照明、现代服务业、文化科技创新等6个重大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
据市科委介绍,在探索和改进重大科技工程管理方式方面,其初步形成了适应工业生产节奏的“分层次、可调度、示范成果商品化、科技效果可评估”的运行模式。其次,科技招商也进一步加强,据了解,市科委强化新型商业模式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通过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方式引进科技型企业和人才。
同时,市科委加快实施科技-标准-产业同步发展促进行动,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行业形成产业技术创新标准化体系。2013年,全市已建成33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新产品和解决各类技术难题超过1000个,引进市外高科技企业超过200个,全市新产品产值率超过30%,形成高新技术标准超过1000件,支撑和引领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