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年末揽储大战的开打,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创新高。12月17日,记者在重庆市多家银行网点发现,部分在售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6%。
超6%多为结构性产品
据悉,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均在其网点门口重点推介其理财产品。其中多款新发售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都超过6%,最高达6.5%-6.6%。
观音桥的十几家银行网点中,收益率最低的也在5%以上,更有多款期限在32天—45天的理财产品,其年化收益率达到6%以上。
“这款产品起点5万元,收益率6.1%,1月23日到期,保本型,现在销售情况非常好。”一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告诉记者,现在收益率达到6%以上的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即有挂钩物的理财产品)。
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业绩
为什么到年末,银行都提高了理财产品的收益率?
某银行理财咨询师孟渝宏告诉记者:“临近年末,银行都有冲业绩的需求。加之缴存存款准备金率,上缴财政存款等多种资金需求,银行会提高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吸纳资金。”
而在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峰源看来,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大鳄涉足金融后,纷纷借网络渠道推出了货币基金理财产品,吸引了大量客户的闲散资金进入。传统银行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不得不提高收益率。
收益率超8% 需谨慎投资
是不是收益率越高的产品,越值得投资呢?
“一些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高达8%甚至超过10%,投资者一定要谨慎。”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陈峰源称,即便是非结构性人民币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也暂时无法到达8%或10%水准。投资者如若碰到预期收益率为8%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定要关注产品是否为结构性理财产品,并详细了解其产品的挂钩标的收益计算方法等。
中信银行理财师谭建霞则建议,如果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需要测算产品收益区间预估可能收益,一般而言,挂钩对象集中性越高,获取高收益就越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