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舍里的饲养员在给没要本钱的牛犊饲喂酒糟,舍外不远处是一排排的蔬菜大棚,棚内翠绿的蔬菜长势喜人,而这两者则都围绕着一处特别的地方——沼气池。育牲畜,产沼液,扩蔬菜,近年来,云阳县以“牛—沼—菜”为代表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一环扣一环,环环围绕增加农民收益。
“签个协议,我不出本钱,公司把架子牛寄养在我这儿,6个月就把瘦牛育成肥牛,一头牛最起码能长个500多斤,然后公司依据牛增长的重量按每斤12元回收,除去成本,一头牛纯收入2000块。”龙水村25组的养殖户万伍奎详细地给记者算了这笔账。老万家有30多头西门塔尔“架子牛”,是人和街道政府作担保,今年7月份从肉牛加工企业“领养”过来的,不用他出本钱。
一边自己养牛,一边领养别人的牛,老万需要做的只是扩大场地和多买饲料,如果中间出现肉牛死亡,则只需按当初的协议以成本价赔偿而已。人和街道以政府担保的形式,使肉牛加工企业和养殖户直接牵上了头。目前该镇这种“政府担保、寄养付酬”形式育肥“架子牛”多达10000头,下一步人和街道还会探索给肉牛买病死保险的形式,进一步降低农户“领养”牛儿的风险。
万伍奎的养殖场300米外是另外一家养殖基地,老板是易伦川。他这里的架子牛数量有350头,也领养自同一家公司。大量养殖产生的牛粪臭气熏天,不但周围农户反映,自己也很头疼,然而现在他却不担心这些了,因为与自家养殖场配套的沼气工程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
“沼气投入使用后,不但能够消化掉自身的养殖粪便,还可以辐射周边的养殖户,其他农户可以用牛粪换回干的生态肥料,周边农户还可以用上沼气。”易伦川告诉记者。据悉,该养殖场的沼气工程投入使用后可向周边80余农户每月提供近5000立方沼气,每户农民每月只需花费15元。
“对川博肉牛的沼气示范项目,政府按照实际使用费用的50%进行了补贴。因为以沼气为核心的,以畜牧和养殖为两端的循环模式能够切实给农民带来收益。”云阳县农委负责人表示。据了解,目前以川博肉牛养殖基地为核心,带动了周边2000亩的生态蔬菜种植,而整个云阳县已建设农村生态沼气池6000余户。
近年来,云阳县依托山区的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按照“畜牧—沼液—种植”的模式,发展了“猪沼果”、“牛沼菜”等多种循环农业,今年预计实现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544元,同比增长15%。下一步,该县将以循环农业为载体,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支撑,继续推进20个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