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朝鲜张成泽事件一时激起千层浪,朝鲜局势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金正恩“变革”时代的朝鲜,一举一动都牵动世界目光。新华社驻平壤记者杜白羽书写她两年的生活,亲身经历的“变革”时代。新华网国际频道特别推出故事连载,为您揭开神秘朝鲜正在撩开神秘面纱,让看看这位年轻女记者眼中的“平壤故事
2012年以来,朝鲜各大惠民设施雨后春笋般出现,新建旱冰场和迷你高尔夫球场,餐饮、洗浴、按摩为一体的柳京院,朝鲜“高富帅”、“白富美”云集的海棠花馆,成为百姓“享受社会主义荣华富贵”的休闲场所。
如今,时常可以在超市看到购物的朝鲜百姓,日益丰富的消费生活,改变了我刚到朝鲜逛百货店时“凭票供应、物资短缺”的刻板印象。
朝鲜百姓的生活图景究竟是怎样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了颇具朝鲜特色的“四个木有”——当然这里的“木有”已经不是“没吃没喝”了。
【没有防盗网的楼房】
楼房不安防盗网却鲜有偷盗,夜里街道黑黢黢的,人们也不怕独自走夜路,这足以证明朝鲜的社会治安稳定。取代防盗网的,是家家户户摆放在阳台上的鲜花(也偶见假花)。平壌的高层住宅楼挺多,且造型讲究,色彩鲜艳,鹅黄、暧绿、月蓝、淡紫,体现了朝鲜民族的色彩审美取向。有些楼房经年久远,色泽日渐暗淡,居民会在卫生月和节庆前重新上色粉刷。
而更神奇的是,朝鲜式为楼房加宽加高的盖楼法,在不拆除原有楼房的基础上,将楼房向两侧和高空延展,此般垒积木的盖楼法,让外国人看得心惊。
朝鲜的治安好,是所有外国人有目共睹的。习惯了四海为家、常年在世界各国工作的国际NGO工作者,比较起在其他欠发达国家地区的工作经历,最大的感受就是,“朝鲜社会稳定,是个与犯罪黑暗绝缘的净土”。朝鲜百姓都是“人民”,鲜有混杂其中的“敌人”,正是朝鲜要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国家的目标。
正因为在朝外国人总抱有“朝鲜=世外桃源”的认识,也偶尔会因大意疏忽而招致财物损失。偶尔听说在一些允许外国人出入的集贸市场,外国人的皮夹、手包被“挤掉”的事件。尽管朝鲜公安部门会鼎力协助,但踪迹往往难觅。“看来小偷还是哪里都存在啊,朝鲜也不例外!”听外国朋友发出这声感叹的同时,另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还是把朝鲜人想得太非同一般了。
平壤入夜早,地铁通常到晚上10点,公交车只开到晚上9点,平壌极少人有私家车,外国人走夜路出行时,不时会看到有朝鲜人站在路口招手搭顺风车,待车开近了,一看到是外国车,朝鲜人也就不再招手了。
如果周末从光复大街的少年宫路过,常会遇上一些清纯貌美的女中学生,站在路边招呼搭车。这个时候路过的外国车辆热情地停下,朝鲜小姑娘一看是外国车,会礼貌拒绝,但最近倒也听说多了些“胆敢”上中国朋友的车的“女杰”。
有一次,我穿着新做好的朝鲜传统服装到万寿台区照相,出门才发现忘记携带记者证。我们司机开玩笑提醒说,万一遇到警察问询,可一定要只说中文不讲朝语哟。其实,警察大叔已不像从前管得那么严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我在市中心随意摆拍。不时有市民向我投来稀罕的眼光,他们甚至举起手中的相机拍我。不远处,有几个看热闹的学生,我招呼他们一起合影,他们大方地走过来,冲着镜头微微笑。
【没有拥挤的排队】
平壤市民出行的交通工具有地铁、有轨电车和公交车等,近来出租车数量也多了不少。今年起陆续增加了一些新公交车,公共交通看上去不再那么不堪重负。我多次乘坐朝鲜地铁和公交车,票价均为5元朝币,是民众出行的最主要交通工具。
在车站排队等了十五分钟后,我跟随人群“拥而不挤”地乘上一辆公车,虽然车里的座椅、扶手都很沧桑,却并不觉脏。
2013年夏季以来,出租车数量迅速增加,朝鲜百姓多了出行的便利选择。此前外国人单独打车还总被问“有朝鲜陪同一起吗?”,如今,作为外国人,我也可以自由打车了。出租车空车招手即停,起步价为2美元,打表计价每公里1美元,结算可刷朝鲜各超市通用的储值卡。
女人骑自行车,在朝鲜长期以来被视作是“伤风败俗”,但从2012年9月起,朝鲜已经放开限制,允许女人骑自行车。我曾向朝鲜女盟的干部求证,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今年以来,在平壤街头,可以看到越来越多骑自行车的男女老少,更多出了不少摩托车。
从2012年开始,平壤的公交站点开始安装长椅和休息亭,但还是能看到宁愿蹲在地上,也不去长椅上坐的中老年人。朝鲜人特别能蹲,不知道是不是和从小坐炕有关。他们干活一般也愿意蹲着,蹲在草地上拿小剪刀细致地做园艺,蹲在炕上“舒服”地做饭。每逢节假日在路边、在草地上、在绿荫下,喝啤酒吃明太鱼的男女老少,不用铺垫报纸,只需舒舒服服地朝地上一蹲,就能吃一顿安稳欢乐的野炊。
更神奇的是,据说那些长途跋涉去异地的人们,天黑了走累了,就这么“猫”着蹲下休息,不用躺铺盖,不用坐马扎,两腿又开蹲坐下来就是休息。不得不佩服的是,女人脚踩高跟鞋也能蹲得舒服安稳。
【没有人声的街道】
朝鲜的城镇普遍都安静整洁,没有车水马龙般拥堵的交通,宽广的马路上行人车辆总是悄默无声,在市中心闭上眼睛,宛若置身公园小径,行人并肩低语交谈,音量低至绝不妨碍他人享用安静的公共空间。
我参加过许多朝鲜的大型集会活动,朝鲜人动静结合的转换功力让人叹为观止。大型团体操文艺表演《阿里郎》有十万人参演,结束后,我眼见数万人有秩序地默默离场,不由得感慨这是怎样的“训练有素”。我好奇地问朝鲜同志,为什么朝鲜人在公共场合如此无声’何以在欢歌热舞之后迅速“散热”,是社会习俗或组织者的要求吗?得到的答案却超出预想:“是家庭教育吧,家长会从小教育子女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
【没有广告的城市】
没有广告,是朝鲜最大的特点之一,除了平壌机场路上和火车站外的“和平牌汽车”广告牌外,道路两边的店铺名牌很少,道路显得干净整洁,企业、公司没有宣传竞争的概念,没有商业广告,店铺的名称也比较单一,如餐饮就叫“餐厅”、“清凉饮料”,前面通常以地名打头,“大同江”、“普通江”、“万景台”、“牡丹峰”等。
当然,朝鲜是个政治性极强的国家,有一些标语和口号。曾有报道说“平壤惊现英文广告CNC”,这当然不是中国网通的广告,也不是像新华社占据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一样,到仓田街抢占先机打出自己的电视品牌CNC。这里的CNC是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数控机床),在朝鲜象征着“突破尖端科技”。(未完待续)
(原标题为:【平壤故事】“四个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