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魔王”与“羊贵妃”又来了——11月24日,记者在重庆市多家农贸市场和超市调查发现,进入秋冬季节以来,被人们戏称为“牛魔王”、“羊贵妃”的牛肉与羊肉价格,又开始了新一轮飙升,实现了牛羊肉价格连续13年走高的“传奇”。
然而,这波多年走高的市场行情,对重庆市草食畜牧产业却并未产生明显带动作用——记者从日前在荣昌举行的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获悉,在重庆市2012年肉类总产量中,牛羊兔肉产量仅占肉类总产量的7.6%,仍居“老幺”地位。
现象
价格上涨快
产业发展慢
“你卖的这个羊肉,怎么隔几天就涨一次价哟?”24日早晨,记者在九龙坡区黄桷坪农贸市场采访时,恰遇一位张姓阿姨正向一名卖鲜羊肉的摊贩“发飙”。她告诉记者,半个月前她在这里买鲜羊肉,只要28元/斤,现在却卖35元/斤。
“进价贵了的嘛,我又有啥子法呢?”摊贩无奈地说,自立冬以来,鲜羊肉的进货价格就开始大涨,每周都涨2~3元/斤,他们只能跟着涨价。
上午11点,记者在观音桥农贸市场看到,当天的鲜牛肉零售均价已卖到了34元/斤,约比上周上涨了一成。两年前的这个时候,鲜牛肉价格还只有18元/斤。
“牛羊肉价格上涨,不是重庆才有,全国都在普遍上涨;也不是这两年才涨,已连续涨了13年了!”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黄勇富说,从农业部对全国400多个集贸市场的监测数据来看,全国牛羊肉价格是从2000年开始上涨的,到现今已连续13年走高。
据市畜牧科学院测算,牛羊肉价格的长期大幅上涨,使牛羊养殖效益远远高于养猪。就以去年投资100万元养牛与养猪作比较:投资100万元养牛,可出栏78头牛,盈利17万元;而去年投资100万元养猪,可出栏662头猪,只能盈利9万元。
但奇怪的是,重庆市牛羊养殖规模却远远小于生猪养殖规模。据统计,重庆市2012年的肉类总产量为201.2万吨,猪肉产量150.7万吨,禽肉产量34.8万吨,牛羊兔肉产量15.2万吨,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74.9%、17.3%、7.6%。由此可见,重庆市牛羊兔等草食畜牧产业,在重庆市畜牧产业中位居“老幺”。
通过与世界和全国平均水平作比较,则可以进一步看出,重庆市草食畜牧产业的规模还非常小:2012年,世界草食畜牧业为人类提供了30%的肉,国内牛羊兔肉产量占到肉类总产量的15.74%,约分别是重庆市的4倍和2倍。
原因
市场缺口大
制约因素多
黄勇富认为,造成牛羊肉价格连续多年上涨、“牛魔王”与“羊贵妃”轮番进攻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缺口太大。
在过去的10多年里,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消费结构发生了快速变化,对牛羊等草食性肉类产品的需求大幅增长,但我国牛羊肉产量的增长速度却远远没有跟上。
就以牛肉为例,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牛肉人均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4.2%,但同期的全国牛肉产量,年均递增率却只有2.4%。2012年,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达1280万余吨,但产量却只有1060万吨,缺口达220万吨。而重庆市的牛羊肉缺口更大,去年,重庆市出栏肉牛55万头、山羊212万只,牛羊肉自给率还不到50%。
“重庆市在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产业上,具有独特资源优势!”市农委副主任王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重庆市拥有川南山地黄牛、巴山黄牛、涪陵水牛、大足黑山羊、渝东黑山羊、川东白山羊、酉阳乌羊、板角山羊、石柱长毛兔、四川白鹅等一大批优质地方草食畜禽品种资源,它们大多具备耐粗饲、抗病强、繁殖性能好、产品质量好、风味独特等优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重庆市还有2800万亩未被利用的天然草原,每年未被利用的秸秆资源也有800多万吨,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使重庆市载畜量在现有基础上提升1倍左右。
他认为,这些资源优势之所以还没有被转化为产业优势,主要原因在于制约因素太多。一是良繁体系建设滞后、基础母畜存栏量低。就以大足黑山羊为例,近年来大足黑山羊虽然养殖效益很高,但因种羊太少,羊羔供应量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养殖需求。二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市外大型种畜公司、加工企业对市内种畜场和加工行业发展形成严重冲击。另外,还存在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养殖风险大,粪污问题突出、治污水平落后等制约因素。
对策
优化产业布局
强化科技与政策支撑
“我国对牛羊等草食性肉类产品的需求还将继续增长,牛羊肉价格还将继续走高!”黄勇富说,重庆市草食畜牧产业现在不仅面临着市场需求缺口大、资源丰富优势大、载畜量提升空间大、种草养畜效益好等“三大一好”的良好发展机遇,对于渝东北、渝东南等“两翼”地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护生态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
为此,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与重庆市区县经济学会,已联合编制完成了《重庆市草食畜牧业发展战略研究》,并在第六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上通过了专家论证。该《战略研究》就重庆市草食畜牧业发展提出了系列对策和措施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可根据各优势区域品种和资源特点,突出主攻方向。如“两翼”地区可通过推动草山草坡资源的高效利用,发展肉牛、肉羊产业;“渝西”地区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发展奶牛产业。
在确定好主攻方向后,则引导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等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推进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与此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行“牛(羊)——沼——果(草)”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粪污消纳能力。
二是强化科技与政策支撑。畜牧主管部门和畜牧科研机构,应根据各优势区域品种和资源特点,以纯种繁育为基础、杂交改良为主要手段,加快良种扩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并大力实施以牛羊良种自主研发创新为中心、配套技术为载体的草食动物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科技推广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加强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另外,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金融支持力度,从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规模化加工、牧草种植、疫病防治等环节,为养殖户和加工企业提供扶持和支持,并积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