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红橘、鱼泉榨菜、谭木匠、飞马味精……这些耳熟能详的农业品牌都来自重庆市万州区。记者11月21日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万州区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扶持发展品牌农业,培育出了一批农业“金字招牌”。
万州区副区长张国建介绍,山高坡陡、基础条件薄弱是万州区农业生产的短板,因此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只有在突出特色、提高效益上做文章。为此,万州区依托特色产业,通过对获得市名牌(农)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实行奖补政策,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品牌认证等方式,来培育特色农业品牌。
万州是国内最大的红橘产区,红橘种植面积达15万亩,占全国红橘总面积的1/3;年产量在10万吨以上,占全国红橘总产量50%。为打响“万州红橘”品牌,2009年该区成功为万州红橘申报国家地理证明商标;2010年万州红橘获得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认证;2011年万州红橘成为百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滞销烂市的红橘由此身价倍增,不仅卖到了全国各地,还“飞”出了国门,销往俄罗斯、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张国建介绍,仅去年,万州红橘的出口量便达到了6000多吨。
获得“金字招牌”不仅是万州红橘。诗仙太白、鱼泉、飞马、谭木匠获驰名商标认定,罗田大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万县胭脂鱼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品牌化已成为万州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拓市场的有效途径。据统计,目前,万州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47个、28.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1个、11.34万吨,绿色食品产品认证24个、2.8万吨,出口农产品基地认证1.43万亩。此外,该区还拥有重庆市著名商标14件,万州区知名商标19件。重庆名牌农产品10个,万州区名牌农产品19个。
张国建称,目前,万州区在稳定发展粮油产业的基础上,已经初步构建了柑橘、畜禽、蔬菜3个主导产业和名优小水果、名特水产、中药材、林木花卉、茶叶、烟叶6个特色产业的“136”特色效益农业产业体系。下一步,围绕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万州区将以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为主攻方向,通过扩大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延伸产业链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园建设,来促成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及农村繁荣稳定。到2017年,万州将建成渝东北片区特色效益农业先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