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农民不断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成为“新市民”。据统计,綦江区主城人口25万人,其中农转城群体占比达50%以上。如何让农转城群体尽快转型成为高素质公民?
今年以来,綦江区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创新启动了“培育新市民,助推城镇化”法治教育工程,提出以居民小区为基点,着力建设法治示范小区,用3年时间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市民法律素质,努力实现两个“三升一少”目标:农转城群体法律意识明显提升、依法办事能力明显提升、民主自治能力明显提升、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居民小区群众幸福感指数明显提升、群众安全感指数明显提升、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不和谐因素明显减少。
六项标准创建法治示范小区
今年初,綦江区委法建办、区司法局深入调研,提请区委法制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綦江区“培育新市民,助推城镇化”法治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法治示范小区创建六项标准:建设学法阵地、培育法律明白人、实行一体法律服务、营造法治文化氛围、打造平安法治环境、推进基层民主自治。
《方案》规划年内重点打造主城6个居民小区为法治示范小区示范点,并明确了相关责任部门。目前,已成功打造书香名都、大墙院2个示范点。“剩下4个点年内将打造完成。”綦江区委法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可持续性,有推广的必要。
拆迁安置小区法治氛围浓
示范点打造情况如何?在綦江区大墙院这个以农民拆迁安置为主的小区,远远就能看见小区入口左右均设有法制宣传栏。踏进小区,映入眼帘的即是偌大的“培育新市民,助推城镇化”字牌,格外显眼。
小区休闲区布有多个标有名人法律格言的宣传牌、“法《三字经》、法制版画等。小区还整合警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劳动维权等资源,在物管办设立了便民法律服务中心,设置有法律图书室,配备了劳动法、环境保护法等百余册法律书刊,以及电视、普法光盘等,让居民享受一体法律服务。据了解,小区成立有普法联络队伍和法治文艺宣传队伍,利用闲暇开展了多次法制宣传活动。
新市民素质提高社区变了样
提到以前,大墙院、书香名都等小区的很多居民都很头痛,高空抛物、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邻里为此常发生口角。
今年3月,法治教育工程启动以来,两个小区悄然发生了改变,小区居民法治意识明显提升,治安环境明显好转,遇到法律问题首先会想到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解决。值班的物管说:“法律进小区对物管的帮助特别大,现在小区居民文明多了,进步很大。”小区居民也赞叹:“以前小区脏乱差比较严重,自从法治教育工程进小区后,小区环境变得整洁了,这才是我们喜欢的家园。”
将印发4万册市民学法指南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和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綦江区委法建办、区司法局从现实需求出发,从引导新市民学法用法入手,创新编排体系,编撰了《市民学法指南》,从法治综述与展望、普法实践与探索、常用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剖析四个方面,采用问答的形式,着重就法治建设前景、基层普法经验、法律救济途径等进行了综合阐释,是一本市民学法好书。綦江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书将印发4万册,主要发送给市民,着力点在于助推法治教育工程建设,培育更多具有新思维、新观念的新市民。
法治教育工程已取得成效。下一步,綦江区将加大创建力度,以示范引领,力争到2015年,确保法治示范小区全覆盖,新市民接受法制教育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