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据《参考消息》报道,外媒认为,即将于下月9日至12日举行的三中全会,或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起点,全世界都在关注习近平所说的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能否出台。
【路透社北京10月29日电】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共产党将于下月9日至12日举行重要会议,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目前,该国领导人正在制订未来10年的经济发展计划。
这是自去年领导人换届之后,中共中央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历史上的多次三中全会都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起点。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8日文章】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前景(作者瑞士银行经济顾问乔治·马格努斯)
当下个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时,全世界都将瞩目习近平主席所说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能否出台。
预计中共将支持日益强烈的实施经济政策新原则的呼声。这可能包括转变政府在经济中的职能,实现经济再平衡,从依赖投资转向依赖消费和服务,将城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下一个主要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应当期望局部的渐进式改革。作为经济增长和消费再平衡的驱动因素,领导人倡导的城镇化无疑会在本次三中全会上得到支持。
要实现人口城镇化,两项关键性的、到目前为止仍遭到抵制的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必须对户籍制度进行深入改革。因为这个制度令农民工无法在城市合法定居,并且使中国2.5亿农民工中的大多数人无法享受到城市户口拥有者所享有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其次,实施土地改革,这样一来农村居民就能够以合理价格出让土地。
三中全会可能还会对抑制“生产要素价格”的税率机制和补贴机制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些生产要素包括能源、电力和水资源等,这些要素的稀缺性被视为阻碍经济增长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更自由的定价将有助于提高经济和投资效益,改善资源配置状况和环境状况,尽管将提高生活成本。
预计三中全会可能也会推出金融和货币改革措施。这些措施旨在深化和拓宽金融和资本市场,确保影子银行系统的稳定和安全,并逐渐开放资本账户交易。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0月27日文章】题:北京谨慎改革目前还算合理(作者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普拉萨德)
列举中国的经济风险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猜谜游戏。在过去十年,不断有人警告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
他们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持续增长,金融体系脆弱,经济效率低下的情况加剧,所有这些肯定会带来巨大风险,而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增长质量所必需的改革却极为缓慢。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却在过去15年迅猛增长,让数以百万计的人脱贫。
中国领导人经常谈到有必要实施全面改革,但批评人士称,他们行动迟缓,而且过于谨慎。这一问题如今已经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因为人们预计下个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会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
虽然面临批评,但中国对待经济改革的谨慎态度(这种谨慎可能还会延续下去),实际上可能在某些方面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例。
即便效果不大,小规模的间接改革却能做到引发较少反对,带来较少风险,修正方向也更容易。大爆炸式的改革可能招致那些渴望维持现状的人的强烈反对,从而破坏长期的改革事业。
事实证明,中国政府成功营造了舆论,为各项改革赢得了广泛的支持,也为交流具体改革措施的逻辑和好处提供了框架。
中国政府今年已经宣布了减少不平等现象的计划。如果重点是在再分配政策上,那这个政策目标很含糊。实际上,现有的提议正是中国所需的改革——金融市场自由化、国企改革和劳动力自由流动。所有这些改革本身都有价值,而相关的阐述强调了改革将是普惠的,而不是针对性地让少数人受益。
话语必须转化为行动。中国没有那种奢侈的条件,能够让所有的改革都等到时机成熟才启动。中国领导人可能不得不承担起更大的风险,加紧推动急需的改革。但批评人士应该认识到,中国政府的谨慎或许反映了其经济和政治智慧,而非缺乏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