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支洽会”)在万州举行。
国务院三建委副主任、三峡办主任聂卫国,国务院三峡办党组成员张宝欣;市领导黄奇帆、张鸣出席开幕式。
“支洽会”已连续在万州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库区各区县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与发达地区尤其是对口支援省区市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重庆各区县充分发挥三峡对口支援优势,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主动与对口支援省市开展经贸合作,积极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本届“支洽会”期间又签约项目43个,协议总投资406.6亿元。
聂卫国说,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迄今为止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唯一一项国家重点工程。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20年来,有关省区市和部门单位,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全方位地组织开展了对口支援工作。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对口支援共为重庆库区引进各类资金812亿元、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31亿元;援建希望学校445所和一大批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培训各类人才1.5万多人(次)、移民致富带头人6900多人、干部交流800多人(次)。全国的对口支援,为促进三峡移民搬迁安置和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为保证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聂卫国说,对口支援工作虽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同三峡工程一样,对口支援工作仍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对库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为此,一定要站在全国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继续搞好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克服大功告成、自满松懈的思想,进一步增强对口支援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觉性、坚定性。他说,三峡后续工作阶段对口支援工作将继续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紧紧围绕并密切配合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组织实施,突出重点、完善机制,努力为库区长远发展留下一笔优质资产,建设与现代化枢纽工程相匹配的现代化库区。
黄奇帆代表市委、市政府对长期以来支持库区发展的中央部委、对口支援省区市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说,在中央部委和兄弟省区市对口支援帮助下,库区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经济增长加速;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极大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尽管这些年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产业基础薄弱,工业、金融、财政、商贸等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所占比重仍然较低,库区人均收入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就业矛盾依然突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社会事业相对滞后。针对这些问题,市里不断加大对库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财政上对库区的支持从“多予少取”进一步转变为“多予不取”,进一步加大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鼓励引导银行和各类非银行机构对库区进行金融扶持,在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上对库区重点倾斜,出台多种政策措施支持库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黄奇帆说,进入三峡后续工作阶段,要解决库区面临的难题,完成中央交办的工作任务,除了库区人民继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外,仍然离不开中央部委、兄弟省区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新形势下,希望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领域,完善合作机制,推动对口支援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转变,从单方支援为主向双方长期合作转变,从单方受益为主向共同受益转变。他还就新一轮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提出三点建议:在国家制定出台并开始实施的三峡后扶政策基础上,希望尽快制定出台对口帮扶库区的10年规划,进一步整合各种帮扶政策和资源,提高对口帮扶的成效;将三峡后扶政策与对口帮扶项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项目和资金的杠杆作用,更加高效地助推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以扶贫帮困为主的“输血型”帮扶向以提升库区内生动力为主的“造血型”帮扶转变,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产业互动,实现互惠互利,为库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