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入学场景图
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刊载投稿文章《大学生盲目攀比消费:多方需反思》,文章指出,在一年一度的学生入学季,中国新生报到购买装备的费用额度巨大,以致许多家庭可能都无法负担,让入学这样一件喜庆事也变了味,这种不良现象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反思。
文章摘编如下:
眼下又是大学新生报到季,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80%的新生入学时所购买衣服类花销在2000元左右;手机在2500元左右;还有超过70%的学生大一刚入学就购买笔记本电脑,一般价值在4000元左右;而床上用品及日常生活用品方面的支出是1700元左右;旅行箱一般需要300元左 右;学费按照5000元计算;交通费200元左右;首月生活费及其他零用大概3000元;寝室费用2000元。合计为20700元左右,不把学费计算在内是15700元。
通过高考,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意味着开始了另一段美丽的人生旅程。十二年寒窗苦读,终于如愿以偿可以进入大学,即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完成了父母的期待,这本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可不知不觉中这样的喜庆有些变了味,以至于让父母无奈高呼“上不起”。
如上文所诉,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开学所花销的费用就是不算学费而仅仅是购买装备的费用就得一万多元,这样的数字对于一般的家庭而言是很难吃消的,就如某位家长所言这可是其四个月的工资收入。但即便是这样家长还是宁愿自己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哪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奢侈的要求。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思维影响之下,父母为了孩子可谓是“肝脑涂地”,“毫无怨言”。而孩子们则有些恃宠而骄,甚至是有些被惯坏了,他们无视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无视父母的不易,盲目攀比,甚至是“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也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奢侈品。
90后的追求时尚、从众心理是他们互相攀比的原因,很多学生会把穿着使用名牌当成时尚、彰显个性的行为,从而盲目追求潮流、“超钱”消费。但从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盲目攀比,和家长的教育与引导也有关系,社会上存在的、或者家长身上的攀比之风潜移默化地会影响消费观仍不成熟的孩子。而家长对孩子的言听计从、有求必应则助长了孩子互相攀比,“超钱”消费的气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此问题的解决关键还在于家长,作为家长要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合理控制经济支出,拒绝孩子提出的过高物质要求。如果孩子真的多次提出要求,家长还要耐心了解其动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此外,社会对孩子消费观念的影响也不容小觑,目前不少电视电影节目只顾吸引眼球获取经济利益,无视作品导向,盲目向青少年灌输、提倡高消费、高品质奢华生活。鉴于此,此类节目也应正身刻克己,切实承担起作为媒体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伍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