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7月,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交出了靓丽成绩单——产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5.7%; 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左右,远超汽车、装备、材料等行业12%左右的平均贡献率;
对全市工业贡献率达38.7%,数据显示,重庆市“无中生有”的电子信息产业近些年来连续成为助推重庆工业快速增长的核心发动机和第一驱动力。
是什么支撑了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
据了解,重庆市一方面引进惠普、宏碁、华硕、东芝、思科等全球著名品牌商,进而带动了富士康、广达、英业达、和硕、仁宝、纬创等全球知名代工企业落户,另一方面推动产品从单一的笔电向打印机、显示器、路由器、交换机、平板电脑等拓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品牌多种、ODM多家、产品多样”的三多格局已形成。
此外,“软件+硬件”、“整机+配套”、“生产+研发”、“加工基地+结算中心”的多条产业链整合路径也为信息产业增量注入了不竭动力。
“多样化机制”,正是推动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多样化”基因:从引进品牌商入手,引进代工企业,再推动数百家配套企业落户——重庆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路径为“多样化机制”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重庆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推进,不仅仅着眼于一个产品、一个品牌商、一个代工商孤立的推进,而是按照集群的理念,建立多样化网络终端产品大集聚的产业格局,在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形成多样化的机制。
突破口在哪里?
事实上,在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扎堆的长三角地区,地方政府最初招商关注的重点是代工企业,一般不与品牌商打交道,招商也不面向品牌企业。例如沿海城市电脑产业发展路径首先是引进ODM厂商落户,进而带动品牌商在这里下单以及部分零部件企业的布局。建立这样的产业体系,这些城市用了10多年。
而重庆市的路径却相反——从2009年笔电项目招商之初,首先引入的是掌握订单的全球知名IT企业。由惠普、宏碁、华硕、东芝、思科等品牌商推动整机代工企业跟进,同时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通过联动的方式快速引进大量零部件企业,形成“品牌+整机代工+零部件企业”环环相扣的产业集群。
目前全球前六大笔电代工企业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富士康、和硕生产了全球92.6%的电脑,此前他们3家在江苏、3家在上海分别设有基地,但在品牌商的推动下,6家代工企业全部聚集重庆。与此同时,768家零部件企业已在重庆市设厂,近期还将有近100家零部件企业落户重庆市。按零部件配套产品品种覆盖率计算,重庆市零部件配套率今年将达到80%以上。
重庆用短短4年时间走完了沿海10年的笔电产业发展之路。
正是因为重庆市与品牌商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惠普、宏碁、华硕、东芝、思科等品牌也继续在重庆丰富其产品线,将打印机、交换机、路由器、平板电脑等产品在重庆下单。
据了解,今年几家品牌企业在重庆市直接下单笔电突破6000万台,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笔电产量已突破了2500万台。
除此之外,今年上半年,重庆市还有多种电子产品产量增速超过了50%,其中打印机和手机的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00%以上。
下一步,电子产品品牌企业将陆续聚集重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效应将更加凸显。
“多样化”形态:多家代工企业对冲平衡、多产品品种拓展组合,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多样化机制”极大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
“以笔电为例,六大笔电代工巨头制造了全球92.6%的笔电产品,广达、英业达、富士康、仁宝、纬创、和硕齐聚重庆的最大优势是,当全球经济出现下滑外需疲软的情况时,笔电品牌商只能在这6家代工企业中选择下单生产,因此,六大笔电代工巨头中即便个别企业订单下滑严重,但在‘此消彼长’对冲效应的作用下,整体上重庆市笔电基地产能将维持平衡状态,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解释说,代工企业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增强重庆市笔电基地抵御外部经济环境突然恶化的抗风险能力。
今年上半年,在外需疲软与内需收缩双重叠加、全球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西永综合保税区的个别代工企业的笔电订单下滑,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和硕等3家代工企业的笔电订单却大幅增加。同时,西永园区其它产品生产快速放量,弥补了笔电产量的下滑。这种对冲平衡效应保障了重庆市笔电基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产品品种“多样化”是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另一张“保单”——今年上半年,在笔电整机产能稳步提升的基础上,重庆市显示器、打印机、交换机、路由器、无线模组等网通产品产量快速放量拉升,6月份富士康生产显示器85万台,同比增长60.4%,环比增长10.4%;打印机167万台,同比增长153%,环比增长9.9%。
今年以来,全球笔电市场下滑,但平板电脑却异军突起。市经信委计通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市建设的2000万台平板电脑项目已经逐步投产,该项目包括宏碁、惠普、华硕、东芝品牌,以及富士康平板电脑生产线。
在智能手机方面,南岸茶园移动通信产业园作为国家移动通信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目前已引进国虹、万利达、高讯霸灵、赛丰、高科、中科诺、泰丰、衡天越、科王等10余户移动通信终端企业,今年将形成3000万台的产量规模。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划,到2015年重庆造智能手机将达到5000万台以上,跻身全国重要智能手机制造基地行列;到2017年“重庆造”手机产量争取达到1亿台,成为我国重要的移动通信终端生产基地。
事实上,重庆市“端”产品“多点多极”的支撑格局已经形成,具有抗风险能力的全球重要智能终端生产基地已初露端倪。
“多样化”动力:投资、出口“双轮”驱动,硬件软件耦合发展
首个笔电金属机壳项目在璧山开工建设、建设平板电脑生产线并培育笔电配套企业改造工艺为平板配套……在这些项目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112.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2.7%,占工业投资比重为7.91%。
此外,由于重庆市电子信息产品是面对全球市场的产品,外需对该产业的支撑作用也十分明显——上半年,重庆市出口便携式电脑2074.5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17.8%,价值8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5.1%;出口打印机798.5万台,价值10亿美元……在上半年全市209.7亿美元的出口总值中,电子信息产品贡献了三成。
市经信委软件处副处长傅晓表示,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硬件制造,而是与软件以及数据增值服务耦合发展,相得益彰。
2010年,重庆市推出了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云端计划”。
华硕作为已落户重庆市的云端企业代表,继与重庆市在“智能终端产业”进行战略合作后,又于今年5月27日与市政府签订了云计算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以促进重庆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发展为目标展开合作。华硕公司董事长施崇棠表示,重庆发展“云端”产业,天时、地利、人和,华硕非常愿意搭上重庆这列高速列车,共襄“云端”计划盛举。
3年来,“云端计划”的实施,极大地加快了传统工业转型的步伐,云端融合发展已成为重庆市工业提升竞争力的科学路径。
目前,规划范围11.4平方公里的“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雏形显现。按照“云端计划”的目标,2015年左右重庆市云计算数据中心将有30万台服务器投入运行,“端”产业形成2亿台产能,年产值超过6000亿元。
前不久,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大数据行动计划》,重庆联通云数据公司筹备组负责人吴晓光表示,《计划》的出台将完善大数据生态产业链,对运营商是一个重大机遇。据悉,《计划》是重庆市“云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提升重庆市云端服务价值链,为扩大信息消费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带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