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40℃的热度还没有完全散去,夜幕降临下的重庆街头就出现了城市“摆摊族”,他们中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也有为人父母的青中年;有的家境贫寒需兼职补贴家用,有的家境殷实只为寻找自我价值。记者近日走近这些“摆摊族”,了解繁华夜都市里不一样的人生百味。
从兼职到全职 地摊成了他的事业
在重庆各个繁华商圈,每当华灯初上,“摆摊族”们就三三两两地分散在街头招揽生意。没有人知道他们白天的职业和身份,但这些大多年轻的摊主们总能引发行人关注的目光。
“扬梦摆客E族”是一个有几十名队员的团队,28岁的青阳是这个团队的创始人,从两年前兼职摆摊到如今专业摆摊,他对“摆摊族”有着不一样的感情与理解。
青阳的地摊摆在重庆市渝中区大坪正街上,卖的是集手机包、卡套等功能于一体的零钱包,这也使得他的摊位人气比别家高出许多。“我一般都是8点多才出摊,摆上两三个小时不等。”青阳告诉记者,“虽然附近在做道路扩建,环境不是很好,但旁边的商圈带来了挺大的人流量,生意还不错。”
两年前,青阳还是过着朝九晚五生活的公司职员,每天按部就班,既不失望,也没有多少希望。“我想做点什么,试试能否改变什么,于是开始摆摊,从最初的困难到现在的拓展,地摊已经是我的事业,我要做成地摊的品牌。”
青阳说,创建“扬梦摆客E族”,目的就是想集合分散的力量,直接和生产厂商谈判拿到合适价格的产品,既能保证价格优势,又能保证产品质量。“我们团队在重庆卖的产品绝对是独家销售,从先前的抱枕被到这个零钱包,都是独家,这样我们才能赚到钱。”
为打造品牌,“扬梦摆客E族”还有四条“摊规”:一是摆摊的位置不影响行人;二是不使用喇叭音响等影响居民;三是自带扫把,每次收摊把摆摊区域的清洁做干净才走;四是产品有售后。
不只是为赚钱 有快乐也有忧愁
在重庆观音桥商圈,“摆摊族”大多是年轻人,穿着时尚,卖的商品也琳琅满目,如同他们的人生,有着各自不同的故事。
刚过30岁的小峰开着辆破旧的面包车,车里是吉他和音箱,还有成摞的音乐碟片。他总是旁若无人地轻弹吉他,有人买碟片也是自助挑选付款。他说,从小喜欢音乐,大学念的也是音乐系,但毕业了却发现没法从事音乐行业,只能到一家公司做行政。“内心的音乐梦从来没有熄灭过,能到街上弹给大家听听,哪怕有一个人在听,我就挺满足了,卖碟片只是顺带的。”
亮亮是开着自己价值不菲的轿车摆摊,后备箱一打开就成了货架,卖的都是街头风格的潮品。“我在家人的公司帮忙,不缺钱花,但我不喜欢干那些,我喜欢时尚的东西,想创业做这行,但家里人不同意。所以我业余时间摆摊,一是锻炼自己,证明我能吃苦,二是也看看这些产品市场前景好不好。”亮亮说,每天能卖出五六百元,利润不到一百元,但他很快乐。
22岁的落落是重庆交通大学应届毕业生,白天她是一家民营企业的办公室行政助理,晚上在九龙坡区歇台子的科园四路兼职摆地摊。“大学刚毕业,社会经验很缺乏,而且工资也不高,所以就兼职摆地摊,一天能卖100多块钱,贴补点儿零用。”落落说,“我本来性格很内向,摆摊对我真是挑战,现在已经可以随意招揽生意了,口才也好了,脸皮也厚了,以后想去做销售类的工作,摆摊算是预备训练。”
30岁的丽丽是温州人,早年随做生意的父母来到重庆,已经成家还有小孩,平常在父亲的服装公司帮忙。在外人看来,她家境殷实、衣食无忧。“我爸总认为我能力不够,不能独当一面,总是按他定下的轨迹前行,每次我想独立发展都被拒绝。活得太没有自我了,很憋屈,看到街上年轻人摆摊,那种热情感染了我,我也加入了,我想有一天告诉爸爸我可以独立。”
不当城市牛皮癣 要做城市风景线
“摆摊族”们说,最难的有两点:一是调整好自己心态,不要觉得摆摊丢脸,要经得住路人的目光和指指点点;二是处理好和城管的关系。
记者采访小峰时,城管队员正好来劝他离开。小峰收起吉他等设备,发动面包车离开。“他们也是工作,肯定配合,我是卖碟片,太晚了弹吉他或放音乐都会影响别人休息,被劝走只能换个地方再摆了。”他说。
青阳说,他们不想和其他小商小贩一样跟城管打游击,也不想成为市民痛恨的城市牛皮癣,一般出摊时间都较晚,而且严格按照四条团规,不影响路人通行和别人休息,也不能弄脏城市环境。
“我现在还不敢告诉家里在摆地摊,但是有一天他会看到,我们这群年轻的摆摊族不仅代表了自立自强的精神,也能让地摊变成文化。”丽丽说。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研究助理张爽认为,现在很多城市的地摊乱七八糟,让城市管理者伤透脑筋,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是政府没有好好规范;二是一些摆摊的商贩不守规矩。
“但是近来出现在很多城市的年轻人兼职或全职摆地摊的现象已经改变了这种旧有的认识,他们证明地摊可以不是城市的牛皮癣,反而成为城市的风景线。
张爽告诉记者,在台湾,地摊已经通过规范成为有名的夜市,很多夜市都成了新兴的旅游景点。“城市管理者对地摊不能以老思维去看待,应该有效加以引导,批出专门地段在规定时间内允许摆摊,不论是对促进就业还是经济发展都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