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率”,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但对重庆而言,“创业率”的价值远不止于此。
作为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的特殊直辖市,通过扶持发展微企提升“创业率”,不仅可以拓宽普通百姓改善生活、脱贫致富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道路,更对缩小收入差距、地区经济差距,突破“二元”经济结构有重要战略意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培植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创新型小微企业。今年4月27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不断提升小微企业发展水平。
今年上半年,重庆市微企发展发生了一系列可喜的变化。
重庆市在册的9.15万户微企中,已有近8500户成长为中小企业。重庆微企,正在经历着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数质并举的转变
“同样的种植面积,同样的品种,今年的收入至少比去年翻了一番。”近日,巴南区思林村微企业主李德文特地给编辑部送来了几盒自产的金银花,同时捎来的,还有他收入增加的好消息。
在本报去年举办的重庆首届微企论坛上,李德文也带来了一些简易包装的金银花。“我们种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大大超出国家标准,但每斤只能卖三四十元。”在会上,李德文很无奈。
参加论坛的专家一语中的:包装没卖相,自然卖不出好价钱。
今年上半年,李德文专门请人设计了包装,让这种传统中药材具备了礼品功能,希望借此提高附加值。
“没想到效果特别好!”李德文说,今年,他的金银花,中药材市场给出的价格每盒在10元以上;折合成重量计算,每斤大约可卖到80元至100元。“我种了200亩金银花,看来今年利润将达到5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尝到甜头的李德文,决定在提高产品附加值上做更多文章。他有两个计划:一是研制出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品;二是申请QS(食品安全)认证标识。一旦认证到手,他的产品就可以进入超市、商场,利润率将进一步提高。
李德文小微企业的成长故事并非孤例。
今年年初,重庆市提出,要“数(量)质(量)并举”地完成全年新发展3万户微企的目标任务。围绕这一要求,重庆市通过加大创业孵化园载体建设、鼓励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支持微企、定期发布市场指导目录和创业指导规划等方式,让存量微企涌现出一大批像李德文这样,努力创新、追求质量效益的微企业主,在整体上助推了微企的成长。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市在册的9.15万户微企中,已有近8500户成长为中小企业,占总数的近一成。这8000多家从微企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中,目前注册资本超过200万元的有11家,超过1000万元的有3家。
这一组喜人的数据,充分证明了一个事实:重庆微企,正在经历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数质并举”的转变。
目前重庆市排队等候申报微企的业主有8万户,“我要办微企”已在全市蔚然成风
就在“李德文们”欢欣鼓舞之时,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却充满了“烦恼”。
“太多创业者通过各种渠道找到我,说要创办微企。但是,创业必须符合产业政策,否则我也不敢轻易答应。”他说。
据透露,目前重庆市排队等候申报微企的业主就有8万户,“我要办微企”蔚然成风。
这样的局面,是聂刚以前无法想象的。
在重庆市刚鼓励发展微企的时候,为完成工作,市工商局曾层层下达任务,“逼”别人办企业。聂刚还曾多次到朝天门市场,苦口婆心动员经营者把“个体户”转变成微企。“但效果并不明显,当时我真是心急如焚!”聂刚说。
这样的局面,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
今年4月27日,市委书记孙政才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门听取小微企业发展汇报。会议针对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尤其提出,要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工作规范化、法制化、长效化。
不久,市经信委和市工商局联合发布《IT微企万户培育计划工作方案》,提出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3年内完成培育万户IT微企,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实现就业5万人的目标。方案还配套了“一揽子”的优惠政策:包括推进IT微企孵化载体建设、支持IT微企资质认定、加强典型IT微企培育等等。
与此同时,市工商局、市财政局还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微型企业参加会展活动的通知》,决定给予微型企业会展活动经费补助:微企参加各类会展活动,可申请享受展位费、交通费等会展补助;会展公司及其他中介组织在渝举办标准展位300个以上、主要服务微型企业的会展活动,可申请享受会展补助。
调整政策导向,将有限的微企名额,重点向高科技、农林牧渔业倾斜
令人欣喜的是,在重庆市微企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微企群体的结构也得到优化。
据统计,在今年全市新发展的1.1万户微企中,农林牧渔业占比超过3成,制造业占比12.24%。而新增批发零售业仅占28.77%,这一占比有所下降(全市累计发展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微企3.17万户,占34.64%)。
“从我国国民经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明显‘产能过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说,“要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应鼓励像制造业这样的实体经济,以及对农业现代化有推进作用的农林牧渔之类的企业。”
市发改委副主任黄朝永认为,新时期的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没有品牌的企业往往销售都比较困难。微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提升附加值问题、打造品牌问题、提高管理水平问题。微企要学会向管理要效益,推动企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微企的整体素质。
对微企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市领导高度关注,并在今年4月的市委常委会上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进一步加强产业引导,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要创新小微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方式,提升小微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除“问诊”微企,“对症下药”外,新形势下,重庆市还及时调整了政策导向,将有限的微企名额,重点向高科技、农林牧渔业倾斜,并让“长大”后的微企继续享受政策扶持。
市中小企业局产业发展处处长冯庄介绍,符合条件的微企可申报市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乡镇企业发展资金等资金补贴。“每年重庆市将安排6000万-7000万元扶持中小企业,单户企业最高可获30万元。”冯庄说,相关部门还将支持其申报国家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国家科技部技术创新基金等等……
当创业成为风尚,当惠政成为制度,可以想象,重庆的微企,明天将走得更顺,道路也将更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