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进行解读。按照新法规,全市劳务派遣公司将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注册资本不低于200万元,且需取得由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行政许可。具体实施细则有望本月下旬出台,这意味着,全市劳务派遣公司将面临一次“洗牌”。
全市劳务派遣公司近700家 派遣工16万余人
劳动派遣的出现,让社会用工方式变得更加灵活。在扩大就业渠道同时,也规范了部分单位的用工行为,提高了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社会保险险种覆盖率,进一步保障了员工权益。此外,还为用工单位节省了专业招聘成本、培训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据市人力社保局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拥有694家劳务派遣公司,16余万名派遣工,大多集中于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民营企业。
一个单位中,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的比例应是多少?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比例国家仍在研究制定中。目前,重庆的用工比例按照《重庆市职工权益保障条例》的规定执行,派遣工比例保持在30%至50%左右。
70%派遣工处于产业结构下游 合法权益或受侵害
该负责人表示,过去,由于法律对劳务派遣公司设立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只要求其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导致一些不具备经营能力的“Y公司”甚至“皮包”公司出现,侵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一些用工单位将派遣工的社保费用划转到劳务派遣公司后,后者没有为派遣工办理社保,而是私下吞了这笔钱,用于其它用途。若用工单位将派遣工退回劳务派遣公司,按照法律规定,在派遣工没有重新找到工作的2年内,派遣公司应按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为其发放工资。事实上,部分派遣公司并没有支付能力,选择关门大吉。
此外,部分用工单位和派遣工之间也存在纠纷。市人力社保局曾统计,70%以上的派遣工处于产业结构下游,主要从事直接生产。工资机构、加班工资支付方式、非货币性福利分配方式不平等,劳动保护待遇有差别,社保缴纳基数“走低线”,缺乏畅通的职业晋升通道等,带来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等问题。
注册资金不少于200万 还得有行政许可
针对劳务派遣公司,新《劳动合同法》作出规定。据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新政,重庆劳务派遣公司的市场准入门槛将提升,注册资本由原本的不少于50万元,变为不少于200万元。
同时,和过去仅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不同,要想顺利运营,劳务派遣公司还得过一道关,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行政许可的管辖权,将按照劳务派遣公司的经营规模和注册资本相结合原则,进行市区两级管辖权划分。其中,大部分管辖权将下放至各区县。
目前,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细则尚在制定之中,有望于本月底推出。届时,全市劳务派遣公司需按法规重新注册,随后,将收到具有防伪标识的许可证。
值得注意的是,从本月1日起,以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公司,应在取得行政许可后,方可经营新业务。不过,6月30日前已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仍可以继续履行至期限届满。
取得行政许可,公司成功运营,并不代表一劳永逸。今后,每年3月31日前,劳务派遣公司应向许可机关提交上一年度劳务派遣经营情况报告,接受年检,并将核验结果和监督情况载入企业信用记录。若逾期不提交报告或提交虚假报告,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许可机关可作出不予延续书面决定。与此同时,一定情况下,许可机关还有权撤销、吊销劳务派遣公司的行政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