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贝洛奥里藏特街头一名参加抗议的市民手举标语。当日,巴西各地民众继续举行游行示威活动,抗议政府在联合会杯足球赛和2014世界杯足球赛上的巨额支出。新华社发(戴维·德拉帕斯)
6月17至20日,因公共交通价格上调,巴西数十个大中城市相继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首都巴西利亚甚至出现示威者冲击国会大厦和外交部。巴西陷入重新民主化20多年来最大规模骚乱。
这个在出乎意料的时刻出现的出乎意料事件,国际媒体解读呈现两极化。一部分人强烈不理解为什么骚乱会发生在“世界足球联合会杯”举行时,因为在“足球王国”巴西,足球足以抚慰一切。而且巴西刚刚度过“黄金十年”,近十年来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七,国际地位日渐攀升,“金砖国家”身份使其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有力竞争者,近日巴西人阿泽维多当选世贸组织总干事更凸显巴西的国际认可度。
另有一些西方媒体,则将此次巴西骚乱与两年前“阿拉伯之春”相提并论,都是由看似微不足道的政府举措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导致社会剧烈动荡,并产生暴力对抗。甚至有人“大胆”猜想,新兴国家正面临与中东国家相似的政治困局。
其实,巴西近十年的发展轨迹,既不像“乐观派”所认为的盛世太平,但更不是“悲观派”所认为的衰落开始。巴西的现状恰恰是发展中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重增长、弱发展、轻平衡”的典型案例。
从表面看,引发此次大规模社会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巴西11个州首府将公交票价普遍上涨0.2雷亚尔(约合0.6元人民币)。但根本原因在于普通民众对贪腐横行、政府遏制通胀和犯罪无力、医疗教育设施落后等问题长期积累的不满。
通胀高企影响民众生活水准是主要原因。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高达6.59%,日用品、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明显,民众生活负担加大。以巴西厨房必需的西红柿为例,过去12个月价格上涨122.13%,民怨不断。同时巴西经济增长近年来显露“刹车”迹象,2012年巴西经济增长仅为0.9%,成为近十年来仅次于金融危机后2009年(-0.2%)的最差成绩。今年第一季度巴西经济增速更下滑至0.6%,标准普尔甚至将巴西评级从稳定降为负面,巴西民众担心经济下滑拖累就业和消费,焦虑情绪增加。
此外,左派政府执政11年来,新增2800万中产阶层,他们在收入增长后迫切需要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但巴西长期以来社会投入较低,尤其交通市政设施落后,教师、医生缺乏,大城市民众“上班难”、“就学难”、“看病难”极为普遍,因此面对巴西联邦和地方政府为举办世界杯和奥运会预计至少花费250亿美元,愤懑情绪加剧。
加上近年来媒体披露出多起政府借助公共工程贪腐舞弊案件,迪尔玛就任以来已有至少8位部长因腐败案去职。不管执政党还是在野党、联邦政府或地方政府,均有涉案传闻,民众不满情绪更加沸腾。
更要看到此次街头示威人群中,53%是25岁以下年轻人,其中77%受过高等教育,这些年轻人利用社交媒体将对社会的不满充分串联和渲染,对骚乱的蔓延起到巨大作用。
尽管冲突发生后,巴西政府迅速采取措施,承认政府工作不足,允诺进行“社会改革”,并取消票价上涨。总统罗塞夫也宣布暂停对日本访问,全力处理社会问题。预料随着社会不满得到一定程度宣泄,各大城市将渐趋恢复正常。但对于巴西来说,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在确保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加大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设施投入,使经济增长的成果切实惠及民生,才是消除民怨的根本解决之道。(孙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