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打造内陆人才集聚新高地 抢占人才集聚制高点
发布者:重庆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进入我的随笔
时间:2013-06-19 14:24
据人民日报消息 对一个开发开放新区,尤其在其发展初期,人们最容易想到的是修道路、建厂房、招商引资等。可在重庆两江新区,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加速推进人才建设与发展,加快构建内陆人才集聚新高地。
作为继浦东、滨海之后我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成立以来,不断加强在人才规划、开发、引进方面的建设,将人才与产业集聚升级、新区开发开放深度融合互动,逐步摸索出一套内陆地区培养、集聚、用好、激励人才的工作新思路,为新区发展提供了有力、持续、长远的人才与智力支撑。
五湖四海揽英才。截至目前,两江新区已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6人,国家“千人计划”人选13人,重庆“百人计划”人选27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等特聘专家6人。
重才 抢占人才集聚制高点
人才,强区之本,竞争之基,发展之要。
两江新区成立伊始,就把人才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将之作为新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根本要素,围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要求,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努力形成各类人才聚集效应。
新区制定了人才整体发展规划,明确了“十、百、千、万”的人才引进和增量思路:引进创新型人才10万人,总量达到30万人;引进大中专毕业生和实用技能人才100万人;引进和培育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带头人1000人;引进和培育投资创业者10000人,产业人才迅速集聚。
同时,推进人才结构、环境、效能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19%,人才贡献率和科技贡献率分别达43%和65%,重点产业人才资源占从业人员比重达55%,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重点产业高级管理人才比重达95%以上,建成我国西部“人才特区”和内陆“人才高地”。
新区积极争取国家、重庆市人才优惠政策。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台《关于引进国外智力促进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实施意见》,确定新区为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对新区引进海外智力给予资金、政策专项支持。
新区创新人才优惠政策,推出22条“真金白银”的高层次人才政策,将新区急需的16大类人才全部纳入享受优惠之中。比如,在安居方面,最高可享受200万元一次性安家补助,并大力推动人才公寓建设;在科研方面,重点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支持人才主持重点科研项目,最高给予300万元的支持;在创业方面,大力支持携带科技成果或高新技术项目到新区创业发展,人才团队可最高享受10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支持。此外,在培训、激励、税收、保障等各个方面,都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举措。
此外,新区注重研究更为广泛的人才普惠政策。设立1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0亿元科技创新创业专项资金,2013年将拿出不低于3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工作,以满足新区企事业单位各类人才需求。
聚才 搭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大平台
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夏普莱斯受聘为两江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专家。夏普莱斯,194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由于其在手性催化氧化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2001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夏普莱斯的引进,产生了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滚雪球”效应。特聘专家团队相继又迎来了诺贝尔奖候选人尼克拉奥、罗氏公司前全球药物研究总裁巴比斯博士,以及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卫东、教授秦勇和国家“千人计划”人选、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博士贺耘等6人。这是新区探索运用特聘专家制度,面向国际引进高端人才的一个成功范例。
新区以开阔的视野,积极探索并不断健全国际化人才引进机制,搭建广范围、宽领域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渠道。成功与英国全英华人生命科学学会、美国二十一世纪学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专业的海外引才引智平台。
新区全面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正探索引进综合排名前200位、学科排名前100位的全球知名高校来新区开办“中国分校”,加快建设产业人才培训中心,完善发展职业教育,统筹规划继续教育,大力深化远程教育,拓展实用培训,构建人才培养和需求深度契合的人才培训体系。同时,与中国人民大学联手创办“两江讲坛”,开办了“区域经济与公共管理课程研修班”等。
新区努力搭建人才交流服务一站式平台。2012年底,组建了重庆两江新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市场化运作,努力为新区入驻企业搭建全方位人力资源配置和综合培训、精细化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专业化中高级人才寻访和测评、国际化人才引进和交流合作服务平台。目前,公司已与110家企业建立长效联络机制,与全国28个大中城市人才中心建立人才联盟,与52所院校达成合作意向,与15家境内外人力资源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新区逐渐建立起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薪酬制度,制定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办法,推行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截至目前,新区已经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4个、“全国工人先锋号”16个。
用才 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
想干事、给机会,能干事、给平台。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
两江新区,中国内地新兴投资高地,成立3年累计签约项目914个,合同投资额超过4600亿元。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已达113家,是成立之初的2倍。广阔的发展空间给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沃土。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新区将集中打造若干个千亿元级创新价值链,届时研发人员将达到10万人,年发明专利授权5000项以上,至2015年,将会提供40万个工作岗位。
新区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相继成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干部挂职锻炼基地、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等。2011年,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在新区水土高新园落户,目前正在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环境工程三个领域进行科技布局,重点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前沿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工程化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到2015年将建立3至5个国家级、院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5至10个硕士、博士培养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人才队伍总体规划约1100人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占70%以上,核心研究人员中1/3从海外招聘。
目前,新区正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市科委合作,建设“两江世纪创新创业城”,总投资约150亿元,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创新创业城将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核心,通过为其提供人才、技术、信息、管理、金融、政策等全方位支持,为更多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条件。
以后将入驻创新创业城的重庆科鑫三佳车辆技术有限公司,其技术负责人莫旭辉介绍说,他们正在研发的智能化驱动系统,如果运用于同款汽车,与传统驱动系统比较,其动力性能不降低,而百公里油耗可降低一半以上。
同时,新区高度重视“农转城”人员的素质提升和就业问题。新区工业开发区内,18至55岁农转城人员均可报名参加新区组织的培训,培训费全免,吃、住免费,每天还发一定补助。既帮助农转城人员更好融入城市,又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更多高素质产业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