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资料图)
日本问题专家王晓峰:中日关系改善需要两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安倍政权的历史认识和外交态度,不断引发日本国内外的质疑和担忧。这些是否影响了安倍在国内的支持率?中美首脑的亲密“庄园会谈”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中日关系能否回到40年前的蜜月状态?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6月14日采访了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王晓峰。
担心“越顶外交”重演
中美领导人“庄园会谈”期间,日本官房长官嘴上说,美国将会向日本通报中美首脑会谈的内容;但实际上,他心里并没有底。直到6月13日奥巴马与安倍通了电话后,日本才稍感安心。奥巴马在电话中对安倍说,中美两国领导人就东海地区的稳定和中日对话的重要性进行了确认。在朝鲜问题上,双方就无核化和解决导弹问题加强合作的方针达成了一致。此外,奥巴马表示,希望日本尽快参加环太平洋经济合作协议(TPP)谈判。安倍则表示,希望与美方就中国在钓鱼岛及朝鲜问题上的主张共享信息,反映到今后的外交方针中。并主张“与中国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
王晓峰对此分析说,日本对中美首脑会谈特别关心,出于一种焦急、吃醋的心态,日本担心再次出现1972年“越顶外交”的情况,担心中美两国之间越走越近而疏离日本。但很显然,中美首脑会谈对日本政策走向不会产生很大影响。
安倍在国内的支持率还是很高的
王晓峰说,安倍能够上台,主要是依靠了保守派和右倾化群体。目前安倍政权的内政外交所为,不管是不是“作秀”,相当大的原因是为了迎合这些人的口味。日本国内虽然也有反对的声音,认为安倍政权没有与亚洲国家搞好关系,但目前来讲,这种声音比较弱。安倍政权在国内的支持率还是很高的。
如果说安倍上台后言辞稍有收敛,但他顾忌的并不是中日关系如何,而是他能否长期执政。为达到这一目的,他必须首先安抚好国内的支持群体,然后是凸显日美同盟的重要性,第三是要借力发力,与美国“重返亚太”牵制中国的目的不谋而合,相互利用。
日本“环绕外交”有收获
王晓峰分析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日本人做事情的特点是有计划性,比较注重微观。例如,安倍上台后,在外交方面推行的“环绕外交”(针对中国)和“能源外交”等,这些具体的事情看似很小,实际上串联起来分析,可以看出安倍政权只是在朝着固定的轨迹一步步地向前推进。并不完全像外界所说的那样,当感觉与中国无法接触时,才想起拉拢周边国家来“围堵中国”。其实,安倍政权每走一步都实实在在地有所收获。
首先,“环绕外交”已经绕着中国走了一圈,从蒙古开始,到东南亚、缅甸、欧洲。日本政府在国际场合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人道外交,大手笔地增加援助、免除债务,取得了一定的收获。
“安倍经济学”短期生效
众所周知,“安倍经济学”的短期效果大于长期效果,且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至少在短期内让日本老百姓看到了希望,使以往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有了起色,增加了老百姓对安倍政权的信心。目前,日本舆论倾向于支持安倍,与上一期安倍政府相比,安倍在这次上台后做了许多实事,效果也不错。
安倍通过外交和刺激经济这两种手段,使得外界普遍认为自民党在参院选举中已胜券在握。包括被称为日本政坛第三极力量的日本维新会已被安倍抛弃,不再成为自民党选举的障碍。但是,自民党议席单独过三分之二的可能性仍然不大,仍需要联合执政党公明党。王晓峰认为,今夏举行的参议院选举,将转变“扭曲国会”的现象,今后自民党在众参两院通过相关法律推行政策基本再无障碍。
右倾倾向短期内不会有大改变
许多人都希望中日关系能重回40年前的蜜月时期,但王晓峰认为,这已经不太现实。他说,中日友好的前40年,是“为友好而友好”的40年,当时日本经济实力在中国之上,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对其构成威胁和挑战。而现在,中日两国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中国的GDP在2010年超越日本,尽管这一单纯数据说明不了太大问题,但是其象征意义很大,对日本人的心理冲击也很大。
王晓峰说,现在中日关系已经进入转型期,从纯粹友好的时代过渡到了一个既有合作也有摩擦、两国之间完全以自己国家利益为核心考虑关系的时代。我们认为的日本右倾化,在日本人看来,他们是在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因此,我们对日本右倾化的看法是,既不能高估,也不能轻视。日本的有些右倾化动作还是非常值得忧虑的。
中日关系如何才能改善
关于下一步中日关系何时能得到改善,王晓峰说,大家的说法不一。有人说,在日本参议院选举后,加上美国压力的因素,中日关系会有所改善。美国可以接受的情况是东海地区的小闹,要是闹大了让它来收拾残局,就影响了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利益。
王晓峰说,他本人认为中日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双方通过积极真诚地努力,也探索一次“庄园会谈”模式。虽然两国之间有问题也有冲突,也在打嘴仗,但至少可以通过非正式的“庄园会谈”形式坐下来先接触,把各自的想法开诚布公地向对方通报,这样有助于消除误解。
还有分析认为,如果自民党在参议院胜选,翅膀变硬,更没有必要向中国示弱。到那时,日本会继续在钓鱼岛问题上与中国针尖对麦芒,互不退让。王晓峰说,双方继续僵持下去的话,发生局部擦枪走火的风险始终存在,这样就需要两国政府找到一个共同管控危机的办法。
对于中日关系的走向,王晓峰进一步表示,我们应该转变一下认识。可以通过积极的姿态努力改善,但不要寄予太大希望,不能为改善而改善,不能以牺牲国家利益的代价去妥协。而且,现在民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还要考虑国民的感受。目前中日国家关系处在转型期,国民对国家间关系的认识也处于一个激烈变动的时期,老百姓也需要冷静下来重新审视一下,中日这两个分别在世界上第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会让全世界都看笑话。
王晓峰说,今后的中日关系难以回到40年前那样的蜜月期,那时为了友好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的情况却是,有损国家利益的事情,中日双方都坚决不妥协。日本认为中国崛起的势头比较猛,GDP总值已超过日本,军事力量在增强,在周边采取咄咄逼人的态势,而且确立了国家海洋目标,这些已对其构成挑战和威胁,绝对不可退让。
王晓峰说,关于领土、领海纠纷,世界上存在这种问题的国家有很多,归根到底都是国家利益问题。21世纪已不是通过军事攻击和导弹让对方屈服的时代,因为代价太大,且会两败俱伤。这就需要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发挥作用。
北京6月14日电 记者 张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