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今年“六一”儿童节,在意大利经营笔记本电脑专卖店的华人周晓琪赚得盆满钵满。
往年过节,她总会提前50天向商家要求补货,但货物仍常常“迟到”,使她错过销售的黄金期。从去年圣诞开始,她发现商家送货变得准时了。
“4月15日下单,5月6日就到货。”周晓琪说,起初,她还担心是库存货,受了潮,因此特意仔细检查这批货的来源。结果令她很满意,这批货“新鲜程度”堪比超市里的方便食品——产地:中国重庆,生产日期:4月。
“重庆造”笔记本电脑,为何“漂洋过海”能如此快速?
答案是,重庆向西开辟的“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让“重庆造”插上了快速“飞”往欧洲的翅膀,对时间要求比较敏感的货物,由过去的40天变为16天内就能到达欧洲。
引进笔电产业
倒逼重庆探索“出口”新招
时间倒转,回到2008年。
那一年,金融危机在欧美肆虐。受危机冲击,闻名全球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经济每况愈下,社会问题突出,在北美都市区中就业增长率倒数第一,人均GDP增长率倒数第一。各路经济学家对底特律在危机面前的脆弱进行了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过多依赖汽车工业,缺乏活力十足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结构老化且升级困难。
同样是美国,同样是金融危机,电子、商贸、金融服务业多元化发展的芝加哥却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这一切,让此前倾向以底特律为学习目标的重庆猛然警醒。老工业基地如何解决产业结构单一,选择更能适合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成为当时重庆发展面临的一道考题。
通过分析自身优势,重庆认为利用既有基础做大电子信息产业,最为有利。但是,究竟做什么产品?
在金融危机中,全球销量逆势增长的笔记本电脑产业,让重庆眼前一亮。而未来4年全球笔记本电脑消费量将翻一番的行业前景,则让重庆下定决心,谋求在笔记本电脑产业上做出更大作为。
“瞄准品牌招商”尝试引凤筑巢模式,“垂直整合供应链”开创加工贸易新模式,申请建设综合保税区解决保税物流需求……很快,重庆用这一系列创举,吸引了全球笔记本电脑三大巨头惠普、宏碁、华硕;六大代工商广达、仁宝、纬创、富士康、英业达、和硕,以及500余家配套厂落户。
像变戏法般,重庆一下子拥有了1亿台笔记本电脑的产能规模。新的问题随之出现:在IT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笔记本电脑和其他IT产品一样,要求极快的转换周期,“重庆造”笔电产品如何应对升级换代速度奇快的全球笔电市场?怎样才能做到出口效率和企业效益两全其美?重庆用一系列创新思维,解决了面临的难题。
薄利多销模型
让“重庆造”叫座又叫卖
“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开通以前,“重庆造”出口欧美,有三条路可供选择。
第一种是顺长江而下,到上海转海船到欧美。这种方式虽然运费便宜,但极为耗时,即便顺利也需要大约40天时间。
第二种是走铁路到深圳,从深圳转海船,然后南下穿越马六甲海峡,到欧洲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费用较高。
第三种是搭乘飞机走航空运输,仅需要1天时间,但缺点是运费极高。
“明明是出口到西方,但却要先向东走。”在评价这三条出口线路时,重庆货运协会秘书长刘军表示,前两种方式南辕北辙,是出口低附加值商品的无赖之举。而第三种方式,虽不绕道,但运输量小,费用高,非一般产品能够承受。
“在欧美,笔记本电脑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属于一般消费电子产品,利润已不如当年,只有部分高端笔记本电脑才采用航空运输。所以,在布局笔记本电脑基地时,重庆就开始思考,能不能找到一种时间和运费都比较节省的运输方式,就像毕达哥拉斯找出的黄金分割点那样。”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说。
分割总会伴随着取舍,怎样在“时间”和“运费”中做出选择?
宏碁落户重庆前夕,以“薄利多销模型”击败戴尔。坐上全球笔记本电脑第二把交椅的宏碁创始人施振荣先生来渝“指点迷津”。
施振荣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小时候,他卖过鸭蛋和文具,鸭蛋利润薄,但卖得快,最多两天就周转一次,文具利润高,但卖得慢,有时半年一年都卖不掉,不但积压成本,利润也被利息吃掉。鸭蛋薄利,但是多销,所以利润远远大于周转慢的文具。
施振荣的“薄利多销模型”让重庆骤然清醒:IT产品的更新速度非常快,上个月还在搞设计,这个月就要出产品,下个月产品就将同步发售到全球市场。抢的不就是时间么?
于是,“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孕育而生,这条通道比水运缩短了2/3时间,比空运节省了90%的费用,且能大批量、安全地将笔记本电脑送到欧洲,令重庆笔电基地的巨头们交口称赞。
凭借新通道带来的便利。今年1-4月,重庆出口笔记本电脑1300.1万台,同比增长15.5%;价值50.1亿美元,同比增长30.8%。
现代丝绸之路
用回程货助力产业升级
“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带给重庆的不仅仅是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这条现代版的“丝绸之路”,为重庆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
以汽车产业为例,由于此前海运的方式更节省运费,车商们会把进口零部件占比大的高档轿车项目布局在沿海地区,以节约陆路运输的物流成本。
但如果将进口零部件通过“渝新欧”铁路从欧洲运到重庆,这样的格局会不会改变?
长安福特提供了例证。
长安福特在重庆造车有10多年历史了,从最初的嘉年华到之后的福克斯,其产品以中低档轿车为主,这些车型的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实现了本地配套,造车的进项物流成本较低。但如果进口零部件的成本也能降下来,福特公司就乐于将价值较高的车型放到重庆组装。
长安福特公司副总裁陈伟表示,“渝新欧”回程班列,为长安福特提供了除铁海联运和空运之外另一种全新的物流解决方案,而且快捷、准时、安全。
物流体系的完善和支撑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升效益。正是基于这样的“降本增效”,长安福特已打算将价值更高的整车放到重庆生产,在重庆形成集整车、发动机和变速器为一体的制造基地。
这个信号或许将成为催化剂。不久的将来,无数个“长安福特”将自己原有的产品提升档次,还有无数的巨头慕名而来。
沐华平介绍,随着《重庆市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出台,重庆市充分利用“渝新欧”铁路物流通道优势,探索本地零部件制造—欧洲组装—全球销售的新模式。在未来5年,这一新兴业务领域有望形成每年500亿元的销售收入,助重庆经济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