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在南坪重庆映像的某茶楼里,照相机“咔嚓”一声记录下了“暖昧”的一幕:
两个中年男人合捧两朵玫瑰,满脸堆笑。
而在这一画面出现之前,两人还在餐桌推杯换盏数轮,先后8次用了“初恋”二字,来形容他们的相见恨晚。
川渝“你侬我侬”
不要误会,这只是一场充满喜感的商务谈判。
参与谈判两方分别是: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区长梅辉太和重庆市四川商会会长刘达平。
梅辉太刚刚履新,重庆是他出访的第一站。此行目的有二:一是参加重庆国博中心的首次展览,为一家区级重点企业寻找供应商;二是寻找像刘达平这样的投资商,前去通川参与棚户区改造。
事实上,在川渝合作的大背景下,像梅辉太与刘达平这样的“你侬我侬”并非个例。
2011年2月,广安原市委书记王建军、原市长侯晓春组团来重庆招商。王建军表示,今后将加快融入重庆经济圈,为重庆产业发展提供配套,依托重庆实现更大发展。
同年5月,达州市委书记焦伟侠带队参加渝洽会,签约58个项目,总金额达166.79亿元,涉及种植业、保健食品、建材、商业等多个项目。
同年12月,宜宾市长徐进率队前往重庆北部新区考察城市规划建设……
重庆市四川商会副秘书长何宇介绍,重庆商人在川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元;四川商人在渝投资约900亿元。四川和重庆互为最大投资来源地。
制度障碍困扰资本牵手
“四川基础设施完善、市场基础好,重庆经济增势迅猛、商机多,”刘达平认为,川渝两地资本交往,正好能实现优势互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资本可放马由缰。近年来,刘达平在四川砸下真金白银的,也只有成都武侯区、青羊区和达州市。
是什么阻碍了这名川籍企业家回乡投资?
“投资门槛还是很高。”刘达平说,他遭遇的首要难题是融资。
据了解,目前川渝两地银行均不认可跨区域抵押。也就是说,渝企在重庆的资产,很难成为被四川当地银行认可的融资抵押物。反之亦然。
像刘达平这样的企业家,需要在重庆贷款后去四川做项目,但银行会担心外地投资不便监管,很难放出贷款。这样一来,渝企对川投资只能依靠企业自有资金或者依赖民间金融,难以做大做强。
融资难只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之一。自2007年起,已呼吁了6年的成渝经济合作,目前尚未有实质性进展,更让两地企业无所适从。
通威饲料是最早进入重庆市场的川企之一,目前在涪陵、长寿、永川等地形成了年30万吨的产能。不过,该企业的财务人员,却在纳税申报时走了十余年的弯路。
按照相关规定:为鼓励创新,企业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的税基,是当期利润减去研发费用的差额——川渝两地均实施该政策。
但四川省税务部门在对通威四川总公司进行税务核算后,其核算结果得不到重庆税务部门认可。通威永川公司在纳税申报时还需要单独核算,耗时又耗力。
刘达平也遭遇过类似经历。四川工商不认可重庆工商颁发的公司执照,渝企在四川投资需要重新申领工商执照。由于涉及到复杂的前置许可审批,办一个执照,通常需要耗费3个月以上。
永高股份永川公司是一家建筑管道生产商。该公司副总潘灵敏说,他们的产品在重庆建设主管部门办理了备案,但进入四川市场后,又被要求在当地建委重新办理备案。
顶层设计是关键
2011年,何宇曾组织重庆四川商会会员企业到四川某县考察。席间,县委书记拍着胸脯许诺:土地指标优先给你们。
对方抛出的“定心丸”,却让重庆四川商会的老板们大吃一惊。
按照现行政策,企业很难获得用地指标。区县为吸引投资,一般是让企业先入驻园区圈地建厂,区县政府在获得上一级政府拨付的土地指标后,再分期分批拨付给企业。
如果政府承诺向一家企业优先供给土地指标,意味着另一些企业需要继续等待土地指标。
“让一些企业排队等候,却让另一些企业插队,这相当于政府主动制造不公。”何宇认为,政策随意性大,很难让企业安心投资。
事实上,除了随意性大外,川渝两地政府暗地里相互叫劲,也让企业无所适从。
去年,C企业在到重庆A县考察良久,正相谈甚欢之际,忽然杀出了个程咬金——四川B县给出了更低的土地价格。这让企业很为难——论产业基础,A县更成熟;论地价,B县更优惠。怎么办?
2011年,D企业把主要产能从四川E县搬到了重庆F县,这让F县官员很是高兴了一阵。但问题很快就发生了:天然气源由四川控制,使用天然气还得看四川“脸色”。于是,F县工业园天然气供给不足,进而导致企业停产。这让D企业感到很郁闷,“神仙打架,百姓遭殃”。
内江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谢川认为,川渝区县的游戏规则并不统一。为了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配套经济,上述现象比较常见。“造成这种随意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顶层设计。”谢川说。
谢川称,虽然川渝合作概念提了很久,但没有就投资政策、认证标准、产业规划等作整体协调。“顶层设计不是县市级层面可以解决的,需要更高层级来制定并牵头执行。”谢川说。
“目前成渝两地都成立了合作示范园区,但还仅仅是块牌子而已,没有实质性的突破。随着成渝城市群概念的提出,两地将再次迎来合作热潮,借此契机,川渝两地可以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搞些‘试验田’。”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说。
相关新闻
资本牵手 企业大把赚钱
2007年,金阳地产排名重庆地产50强第26名;到2009年,上升至第8名。然而到2011年,金阳地产却下滑至第15名。
金阳失势?
其实不然。业内人士透露,金阳地产在重庆业界排名的变化,折射的正是其战略的变化。
从2007年开始,在重庆创业成功的川籍企业家刘达平,开始投资四川。
“成都的房价比重庆高1/3。成都开发商擅长做园林,但做高层的经验没有重庆企业多。”刘达平说,成都对金阳地产有较大吸引力。截至目前,金阳地产已累计在四川投资逾20亿元。
重庆市四川商会副秘书长何宇介绍,重庆企业累计在四川投资的1000亿元中,主要集中在地产、汽摩、纺织、皮鞋、食品深加工和旅游开发等领域。其中,龙湖早在2009年,就跻身成都地产企业前三甲。
渝企在四川大把赚钱的同时,川企在重庆的日子也过得不错。
四川铁骑力士饲料公司在全国开设有51家“分店”,年产值40亿元。目前其重庆“分舵”年销售收入就达5亿元,在其集团内部排名第三名,仅次于四川绵阳和成都。
铁骑力士并非个例,四川通威饲料也在重庆赚了不少。该公司相关人士透露,1994年他们进入重庆市场时还名不见经传,如今该公司已经在涪陵、永川、长寿建了3家生产工厂,产能和销量均扩展了近10倍。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渝川籍企业上万家,累计在渝投资900亿元。
他山之石
珠三角“五个一体化”消除壁垒
如何消除川渝城市群之间的制度障碍?珠三角的经验值得借鉴。
为破解行政壁垒,珠三角地区选择由省级层面牵头进行顶层设计,从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五个一体化”入手,实现区域内的整体规划和发展。
在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2012年,珠三角九市基本建成城际轨道交通;区域内油、气、电基本实现同类型同网同价。
在产业布局方面,珠三角地区实现了产业布局的跨区域规划,支持区域内重大产业项目、重要产业基地开展多形式融资,而对于重大项目和投资超过10亿元的产业项目,其用地计划由省级层面统筹解决。
在公共服务方面,2012年,珠三角初步实现了不同群体的生活保障制度的对接,实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和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转移、制度可衔接、财务可持续;同时,基本实现医疗保障服务可在区域内流转顺畅,待遇互认。
在城乡规划方面,珠三角地区出台了《珠江三角洲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该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成1小时城际轨道交通网、1小时基本公共服务圈和1小时区域休闲生活圈。
在环境保护方面,2012年,珠三角的跨界水污染综合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地级市跨界水体达标率超过80%,城镇污水处理率超过80%;多种大气污染物联合减排初见成效,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基本形成。
里面的不积极 外面的想进来
成渝城市群的“围城”之惑
打造“成渝城市群”,却让四川广安的一位官员高兴不起来。
此前在成渝合作方面,并不那么突出的成都平原城市群、重庆渝东南、渝东北片区等被纳入城市群,但一度被视为成渝合作试验田或桥头堡的广安、遂宁、达州等地,却未被列入。这让这位广安官员觉得不可思议。
另一方面,被纳入“成渝城市群”的另一些城市,譬如绵阳、乐山等地,却对建设“成渝城市群”这个提议不那么“感冒”。
一个新的“围城”正在诞生。
“围城”现象
“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很失意
据了解,在“成渝城市群”概念提出之前,四川省政府已经提出了“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在着力编制建设“四大城市群”的规划方案,包括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
“目前,我们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如何配套天府新区、融入成都平原城市群上。”德阳市方面坦言,至于如何建设和融入成渝城市群,目前并没有考虑。随后,记者从成都、绵阳、乐山等地得到类似答案,在他们看来,“成渝城市群”目前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
而本次未被纳入“成渝城市群”的广安、遂宁、达州等地,却又有强烈的区域合作需求,并一直将自己定位为“川渝合作的桥头堡”。
2012年底,《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总体方案》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广安市成为四川省首个川渝合作示范区。目前,该方案的实施细则已经制定完成,正在报批过程中,预计将于5月出台。据透露,细则将在规划编制、交通一体化、产业扶持、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进行创新。
“未能列入城市群,我们感到不安。”广安方面道出了他们的担心,一旦打造“成渝城市群”成为区域合作重点,政策红利都将倾斜于城市群内,而广安多年来努力得来的川渝合作示范区这块牌子,则有可能边缘化。
竞争对手
成渝共同的对手——“中三角”
“成渝城市群建设已经从学术层面走进了现实。目前,我们正努力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四川省发改委方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上升为国家战略最大红利便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是打破川渝行政壁垒,在区域内试行统一的城市规划、产业布局、道路交通建设、财税政策、公共服务的必要因素。”重庆发改委负责人表示。
“打造区域合作‘试验田’难度很大,所以必须拿出最好的模板,将试验失败风险降至最低。”据知情人士透露,因此,基于如此考虑,四川方面选择了10个经济强市,至于其成渝合作的现状并非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如今的“成渝城市群”方案,虽然并不完美,但更有利于得到国家支持。
上述人士还分析,想要获得国家支撑的,并非仅仅成渝两地。争夺“引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这一重要发展机遇,成渝片区面临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中三角”。
“中三角”也被称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群以武汉、长沙、南昌三个中心城市为核心,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中三角”也在积极图谋打造的国家规划重点地区和全国区域发展新的增长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