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3月的重庆暖阳高照,繁花似锦。
对重庆美的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员工们来说,这个春天格外令人欣喜——就在这个月底,该公司将发布最新研制成功的高端高能效大型商用中央空调产品,一举打破国外企业长期垄断同类产品技术的格局。
去年11月,美的通用得到了150万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这些资金全部用在了建设离心机压缩机研发测试平台、离心机电机研发测试平台、3000千瓦乙二醇试验室项目上面。”美的通用管理部郭飞告诉记者,目前,美的通用拥有国内首创、亚洲最大的离心压缩机及电机测试平台,水冷机组测试平台……正是凭借这些研发平台,公司才得以在较短时间里推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产品,“虽然直接经济效益现在还无法预估,但光是占领技术制高点这一点,对美的通用来说已经是巨大的成功。”
不仅如此,美的通用的大型平台建设,还让该公司的企业技术中心在去年升格为国家级。
1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一个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来说只是很小的一笔钱。但就是这150万元,让美的集团(美的通用的母公司)对重庆信心倍增,并大举追加在渝投资——
去年,占地300亩、投资10亿元的美的家用产业园落户重庆,达产后将实现年产100万套家用空调,年产值100亿元以上。
经过多城市比选,美的集团旗下物流公司安得物流,也在去年决定将其西南总部放在重庆……
美的通用的故事不是个案。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7-12月,我市已拨付当年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9.3亿元,受益民企项目的数量,大约是9000个。
每年拿出20亿元扶持民营企业
财政出钱扶持民营经济,重庆不是第一个,却是资金投入最多的一个。公开资料显示,类似的财政补助资金,广东为2亿元,河北为1亿元,浙江为10亿元,云南为2亿元,安徽为11亿元,吉林为1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民营经济发展水平看,重庆在国内的排名并不低。2011年,重庆非公经济贡献了地区生产总值的61.7%,在25个有统计数据的省区市中居第4位;其中,民营经济贡献了地区生产总值的48.9%,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那么,重庆为什么还要拿出20亿元来对民企进行专项扶持?
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这样解释——
在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中,非公有制经济(民营和三资)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两个“毫不动摇”,重要性和地位在不断提升。2005年,国务院出台“非公36条”,2010年又出台“新36条”并要求有关部委出台实施细则。
从我市情况看,民营经济无论在税收、出口、就业和企业“走出去”等各个层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让其发挥更大作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重庆正处在发展关键期,通过与央企开展战略合作,本地国有经济将得到更好发展;以笔电基地建设为契机,全市利用外资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在这个时候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构建国资、民资、三资“三足鼎立”之势,满足重庆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沐华平表示,与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重庆事实上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增加值占比高但绝对量小,规模不到浙江的1/3,广东的1/5;数量多但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的传统行业总体竞争力偏弱;小企业多,大企业、大品牌少;汽摩、餐饮、房地产等“老面孔”多,新行业、新企业涌现得少。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去年6月8日,我市召开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意见》中所列45条政策,除每年新增2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民营经济发展,还有扩大投资领域、放宽经营条件、创新金融服务、加强财政支持、降低税费负担和改善发展环境等具体举措。
“资金倍增器”和“信心倍增器”
2012年,福建人唐志峰在为自己的企业丰泰箱包添置设备扩能时,获得了一笔102万元的“意外之财”——他为扩能申请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不仅很快获批,资金也很快到账。完成扩能后,丰泰箱包今年产值预计将达8000万元,是去年的两倍。
唐志峰的丰泰箱包,是一家为惠普、华硕配套做电脑包的民营企业,2011年下半年从福建搬到重庆丰都。唐志峰西迁的理由有三——主机厂在重庆,他必须缩短配套距离;厂里的工人大多到了成家立业、生儿育女的年纪,返乡愿望迫切;箱包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做强做大,就得到人力资源丰富的地方。
西迁1年多后,唐志峰验证了自己判断的正确性,获得重庆市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则让他对企业在渝发展前景信心百倍。
“财政出钱,主要目的并不是解决民企资金难题,而是提振信心和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引导社会投资向民营企业的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新产品研发等方向聚集,让民营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沐华平用“资金倍增器”、“信心倍增器”来描述这笔钱“星火燎原”的效用。
就信心而言,重庆对民营经济的提振,不只是拿出20亿元真金白银,更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10月8日,市长黄奇帆召集近50位本地民营企业家召开座谈会;同年12月27日,市委书记孙政才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邀请35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
为了实现资金倍增的杠杆效应,重庆独创了“财政资金投放前金融机构先期介入”的机制,民企项目一旦入围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银行将直接给予其贷款等支持。目前,已有10余家银行、风险投资机构与市经信委签订合作协议,为民企提供金融支持资金超过100亿元,仅光大银行重庆分行一家,就新增20亿元授信,支持获得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企业。科风投、IDG资本、华犇创投等风险投资机构,也因项目评审与莱美药业、西山科技等成长型民企建立起了联系,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财政扶持的星星之火,不仅让重庆民营企业得到了实惠,更刺激了他们的发展欲望。去年,力帆乘用车二期扩能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并于今年年初投产试运行;万盛浮法玻璃二期项目顺利投产,实现重庆汽车玻璃原片“本地造”,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年产优质浮法玻璃35万吨,产值超7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重庆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量同比增长28.03%、19.69%,增速全国领先;完成民间投资4041.62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43.1%,增长25.9%。其中,重庆仅市级统筹安排的民企专项资金补助的594个项目,总投资就达到了358.83亿元,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811.4亿元,利润108.22亿元,税金94.6亿元。以此测算,专项资金对投资的拉动比达到1∶80,对税收的拉动比达到1∶21。
如何做到不撒“面面药”?
对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民企老板自然欢迎之至。对此,也有人提出疑问:财政拿钱补助,会不会导致民企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好钢用在刀刃上。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的目的,是引导民企转型升级,而非单纯扩大产能。”市经信委民营经济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
按照重庆民营经济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规定,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技术改造(先进设备引进)、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补助、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资金补助)等。
以此思路,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应对涉及生产力提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助,而非撒“面面药”。
这是理想状态。实施不到一年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政策,至少在目前,与理想状态还有一定距离。
去年,我市约9000个民企项目共享19.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获得的专项扶持资金仅21万。即便是市级统筹的594个项目,平均每个项目也不到80万元。而扶持资金总量不及重庆的浙江和广东,每个项目得到的平均补助分别是120万元、19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新产品、新技术面临市场风险,如果财政补助力度不足,民企转型升级动力会受到不小影响。同时,要让我市民营经济走出小、散、弱的既有格局,提高行业集中度是必须的。具体到专项扶持资金的使用,就是减少扶持户数、提高单项扶持金额。
此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按照现行办法,申请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企业必须进行报告统计,而我市不少民企过去在这上面做得并不规范。去年,为了争取拿到专项扶持资金,全市报统的民企数量比2011年增长了50%。如何让专项资金流向符合条件的项目,而不是金融、地产项目,是摆在相关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财政拿钱扶持民企蔚然成风
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或财政专项资金来扶持经济的做法,由来已久。
1958年,美国实施“小企业投资计划”,这是全世界设立最早的政府引导基金。此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设立了各种引导基金。其中,比较成功的有新加坡规模10亿美元的技术创业投资基金,英国总规模为1亿英镑的政府投资基金等等。
在中国,2002年,中关村管委会出资设立的“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是我国第一只由政府以“引导”之名出资设立的创投引导基金。截至2010年底,各地政府出资设立、已经进入实质运作阶段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数达58只,基金总规模452亿元。
专项资金方面,广东从2003年起,连续5年每年安排扶持中小企业专项资金2亿元;2012年,云南设立省级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额度为2亿元;今年1月,安徽省宣布将设立11亿元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业内人士介绍,财政出钱扶持民营经济或新兴产业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设立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二是设立专项资金。两种模式都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前一种属于股权投资,财政有回报;后一种是单向地补助给企业,财政没有收益。
这两种模式在重庆都已经出现。1993年,重庆市设立科技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如今已经上市的华邦制药和莱美药业,便曾受惠于该基金。去年设立的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是第二种。
记者手记
财政补贴民企到底该不该?
市场原教旨主义者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言下之意,就是让市场自主决定生产要素的流动,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至于财政拿钱补贴企业,更是要不得的。
类似的论调,同样也出现在了重庆决定每年拿20亿元扶持民营经济之后。有人甚至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种“大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究竟能走多远?
我们想说的是:理论归理论,现实归现实。姑且不提私人投资与社会总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不扯凯恩斯主义对战后欧美经济复苏、减少失业的积极作用,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看,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最终建立,在获取生产性资源方面,民企仍无法真正实现和国企同台竞技。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扶持民企,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资源、提高竞争力,以便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和国企展开良性竞争,不应该么?
换个角度讲,财政出资对新兴产业进行引导,在世界各国都能找到现成的案例。企业转型升级、搞新产品,本身就面临“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风险。而政府有能力对国民经济发展趋势作全局性观照,有能力更加合理地配置生产力,在此前提下出资引导企业进入某一产业领域,是手段,更是智慧。
重庆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大事记
● 2012年6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安排的意见》和《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对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监督和绩效评价等方面作了规定。
● 2012年7月1日,我市开通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申报网站和96005项目咨询电话,正式启动民营经济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 2012年7月10日,市审补委办公室与工行市分行合作建立的接件中心(南岸区江南大道9号工行市分行大楼裙楼)及13个区县接件点正式投入使用,接受企业提交纸质材料。
● 2012年7月11日,市审补委办公室编印《重庆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管理申报资料汇编》,指导企业申报项目。
● 2012年7月中下旬,市审补委分别召开全市专项资金使用和监管视频会,以及主城区、渝西片区、渝东北片区、渝东南片区项目管理宣贯会,现场培训指导区县和600余家重点骨干民营企业的相关申报工作。
● 2012年8月15日-20日,首批拟支持项目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