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桃花、梨花、油菜花、牡丹花竞相争艳,各类赏花节庆活动也陆续“登台”。
各地为何热衷举办赏花节?“赏花经济”的蛋糕究竟有多大?大家一拥而上,会否导致重复建设、同质竞争?3月7日,记者展开了调查。
山城赏花:主打“果蔬牌”
垫江油菜花节、潼南油菜花节、秀山清溪油菜花节……今年,仅由市级部门牵头举办的油菜花节就达5个,而由区县及乡镇主办的油菜花节,更是不胜枚举。
此外,桃花、梨花、李花等赏花节,也纷纷“闪亮登场”。
“赏花旅游可以细分为专业花卉、果蔬花卉两类。”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说,除南山樱花节、垫江牡丹节等专业花卉活动外,在我市各区县举办的春季赏花节,均以油菜花、桃李花等果蔬花卉为主,果蔬赏花节占到了所有赏花节的8成以上。
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赵小鲁认为,由于多山地,我市果蔬种植在农业中的占比一直较大。特别是在退耕还林政策出台后,果林的种植力度就更大了。每到春季,漫山遍野的果蔬花卉,便成为重庆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赏花经济”:时代赋予的“意外”
“在重庆,专门开辟荒山来发展特色果蔬花卉的案例极其少见。”在赵小鲁看来,我市的果蔬花卉赏花热潮,多数都由传统农业自然延伸而来,“刻意的商业化运作很少。造成如今的热闹局面,是时代赋予的一场意外”。
“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组织农民规模化种植梨树,其目的是引导农民改变传统低效的散耕方式。”巴南区二圣镇副镇长杨治彪介绍,直到2008年左右,他才发现:自发前来踏春赏花的游客越来越多。于是,当地开始打出“梨花牌”。
潼南县崇龛镇镇长万宏霞则称,潼南的油菜花种植已经有上百年。就在六七年以前,当地人也绝不会把这里年复一年绽开的金灿灿油菜花当成什么稀奇玩意。
“但2006年,县里新任领导来调研时的‘眼前一亮’,潼南才开始将菜花节提上日程。”万宏霞说。
节庆搭台 产业唱戏
“花期只有半个月,而游客主要集中在周末,实际上接待旺季只有几天时间。除了部分土特产和食宿消费,梨花节并不能给当地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二圣镇集体村村民陈万秀说。
但是,陈万秀也发现,自从梨花节举办以来,该村的水果销售订单每年都爆满。
“举办赏花节,绝对不是单纯的‘眼球经济’,而是现代村镇发展的必然之举,也是村镇发展三产、借乡村旅游融入国民旅游休闲时代潮流的敲门砖。”重庆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罗兹柏说。
对此,沙坪坝区曾家镇镇长黄隆波表示认同。他坦言,“搞不搞桃花节,桃花都会如期盛开。与其空置,不如由政府搭台搞节庆活动,一则可以为后期果蔬销售宣传造势,实现富民增收;二来也可借机向游客推介整个虎峰山景区的乡村旅游,优化地方产业。”
扬长避短避免“同质化”
各区县赏花节会一拥而上,是否会造成重复建设、同质竞争?
“果蔬花卉节并不存在同质化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果蔬花卉在果蔬产业中往往处于次级地位,果实或蔬菜才是最终盈利点。果蔬花卉节的宣传效益和带动效益,远大于其实际价值——况且,果蔬花卉节的辐射范围很小。”赵小鲁认为,但一旦果蔬花卉形成地域品牌,花卉价值大于果蔬价值之后,才需要警惕产业同质化。
如虎峰山的桃花节,其辐射范围主要在沙坪坝;二圣梨花节的客源地,主要限于巴南。
但是,也有做出了名堂的果蔬花卉节,譬如潼南崇龛的菜花节,其辐射范围就广及全市。从2008年至今,已吸引游客近500万人次,实现门票、餐饮等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菜花的价值已远远大于蔬菜。
因此,较之于附近的南川、铜梁等油菜花产地,目前潼南崇龛已经开始采用打造陈抟故里景区、培育特色菜花品种等方式,来实现菜花节的产品差异化。
“许多地方简单地认为‘围起菜地果园收门票’就是‘赏花经济’,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左右下,必然只能是‘昙花一现’。”赵小鲁认为,各地发展“赏花经济”必须依托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彰显个性化风格,否则就会东施效颦,陷入同质化的恶性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