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11月23日,重庆市政府主办的2012重庆金融开放论坛隆重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改革与经济转型”。市领导黄奇帆、马正其、胡健康、张鸣、吴家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全国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和众多金融界的专家学者等参加论坛发言。市长黄奇帆在论坛上发言指出,改革是解决当前金融问题的根本出路。
黄奇帆说,一年多来,我国宏观调控取得重大成就,通货膨胀率不断下降,最近几个月的物价指数都在2%以下,较好控制了通胀问题。但是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告诫大家,中国金融调控最大的难点、最需要关注的问题还是通货膨胀,对此深表赞同。对我国而言,防止大幅度通货膨胀可能将是较长周期一直存在的问题。
黄奇帆说,目前我们国家M2(反映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的资金量有90多万亿元,而我国GDP去年是47万亿元,M2与GDP的比重大约1.8∶1。理论上M2不能超过GDP,两者之比1∶1就足够推动经济的循环,像美国这样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国家,其M2也只占GDP的80%左右,而我们多了80%的量,好比顶着个堰塞湖,一旦调控不好,大量货币冲下来就将引发通货膨胀。对此,我们国家一直着力加强金融调控,一方面是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们是20%左右,而一般情况下存款准备金率大约在5%—10%,这就相当于筑了一个坝,管住堰塞湖。另一方面是刚性控制贷款规模。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调控是抑制通胀的工作方法问题,但是如果基本制度安排上有问题,调控也无济于事。哪怕调控指导思想很正确,最后也会被体制所绑架。讲到底,这是我们金融中的一个体制问题。
黄奇帆说,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业一枝独大,间接金融的融通量差不多要占90%以上,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薄弱。由于银行业一枝独大,造成其垄断地位,致使贷款企业往往不得不委曲求全,接受银行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同时,银行因为一枝独大使其效益来得比较容易,客观上造成银行的中间业务、收益结构不尽合理。目前银行利润主要靠存贷差的利息收入,这块差不多占银行收益的80%,中间业务收入只占到20%,而在欧美一般要占到50%至70%。同时,我们银行在贷款结构、服务质量等方面也都存在一些问题。也正是因为银行业一枝独大,对中国金融系统其他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比如说,证券公司长期“不长个”,券商资产没有很好的扩张;中小企业贷款困难;农村金融发展一直比较薄弱。这些都和我们现行金融体制有关,由于这样一种体制,倒逼金融系统每年不得不靠货币增发推动经济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唯有一个办法,就是改革。
黄奇帆说,推进金融改革,一是要发展壮大资本市场,使其真正能反映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资本市场就是要以股民为本,只有把投资者、理财者的关系理顺了,源源不断的融资才有条件,才会促进整个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同时,搞好资本市场,还需要券商在经纪业务、IPO业务、自营业务老三篇的基础上拓展创新业务,像国际投行一样努力成为综合性、全能型金融机构。
二是要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比如小贷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应努力达到银行信贷的50%。同时,证券市场融资规模也可以发展到银行信贷的50%左右,这样叠加起来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形成1∶1的关系,各占金融融通的50%。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出台的新政策,对各地放开搞活非银行金融机构非常有指导意义。最近几年,重庆就在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上作了些改革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目前,重庆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金达到700多亿元,形成的资金融通量一年可达到2000亿元左右,在重庆金融融通增量体系里,非银行金融机构融通量和商业银行的融通量已相差不大。我们相信,只要地方政府把金融领域的政策用足用好,一定会促进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
三是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现在农村金融比例很小,以重庆为例,2010年以前重庆农民直接向银行借的钱只有30多亿元,只占全市贷款余额的0.2%左右,最近几年,我们按照银监会支持“三农”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改革探索,到今年9月底,重庆农村贷款余额达到300亿元,涨了近10倍,占到全市贷款余额的2%左右。
总之,改革是解决我们金融问题的根本办法,不管是推动银行系统健康发展,还是促进资本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农村金融发展壮大,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在调整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动脑筋,让整个金融系统既充满活力,又合规稳健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