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频道消息 对口支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加快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的重大举措,是万州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1992年以来,全国共有93个单位与万州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其中国务院确定的重点对口支援省市有上海、福建、天津、厦门、南京和宁波;2006年7月,重庆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确定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集团对口支援万州。此外,黑龙江省也对口支援万州。至2011年底,全国共对万州实施对口支援项目938个,到位各类支援资金178.16亿元。其中,横向经济合作项目622个,到位各类支援资金169.18亿元;无偿援助资金8.98亿元。
20年来,对口支援情满平湖、爱洒万州,结下了累累硕果。
城市更美丽更繁华
上海大道、福建大街、天津医院、黑龙江路、南京图书馆、宁波小学、厦门路……外地人来万州会以为自己到了一个“城市博览中心”。这些都是对口支援的硕果,更是友谊的象征。
“家门口就有这么一所条件比较好的学校,确实方便了我们这些移民。”万州百安坝居民李从军对孩子的学校很满意,“我们几乎是看着这个学校从一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李从军记得,上海中学的前身——万州第五中学刚从沱口搬到百安坝来时,除了一栋孤零零的教学楼外,几乎什么都没有。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上海中学发展为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现代化中学校,在校学生接近4000人,而且成功升级为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巨大的变化,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外,对口支援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因素。”万州区对口支援和经济协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1997年以来,上海累计援助资金1600万元,差不多接近校国有资产总额的三分之一。
上海中学的蝶变只是20年来万州城乡大变化的一个缩影。实施对口支援后,天津市援助万州区第四人民医院500万元,帮助这家医院建设住院大楼、添置先进设备。
对口支援给万州社会事业带来了巨大变化,并让万州人直接受益。与此同时,随着各种交通、城市建设项目的支持,万州的城市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城市形象也越来越漂亮。一个显著的例子是,外地人来到万州,会认为自己到了一个“城市博览中心”,因为万州到处充斥着外地省市的名称,诸如上海大道、福建大道、黑龙江路、天津三峡移民广场、宁波小学等近100个以外地省市命名的街道和单位、基础设施名称。非重点的广州市也将企业转移为己任,引来了雷士照明、三雄极光,这些都是对口支援的硕果,更是友谊的象征。
农户轻松增收致富
移民致富带头人不仅率先富了起来,还发挥了“典型引路、标榜示范”的放大效应。
万州区溪口乡九树村的邓清树每当说起自己的致富经,总是合不拢嘴。2002年,他参加了赴宁波的移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在宁波推介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中,选中了杨梅这一项目。项目确定后,宁波市三峡办慷慨伸出援手,无偿提供3.5万株杨梅苗,建起了三峡库区规模最大的杨梅园,能够让当地上百户农民每年人均增收2000元。不仅如此,为了打开杨梅的销路,宁波市三峡办领导亲自到杨梅园进行实地考察,经过反复论证投入100万元为杨梅园修建8公里的连接公路。这条路不仅让杨梅园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彻底改善,同时,还带动了2000亩山胡椒、2000亩速生林和500亩中药材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在万州,像邓清树这样在对口支援省市下扶持起来的移民致富带头人有100多位。他们不仅自己率先富起来了,而且发挥了“典型引路、榜样示范”的放大效应,收到了“成长一个,带动一片”的良好效果,带动了周边的移民和农民安稳致富。
就业机会更多更好
找工作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是大多数万州人的一个共识。
许多来万州务工的人都有这样一个感触——大约是在2006年前后,感觉到找工作逐渐变得容易了。一些对口支援省市在万州建起了移民创业就业基地,并援建了不少标准厂房,渐渐地工业园区里的外来企业越来越多,不仅工资收入逐年增加,“五险一金”这样的社会福利也得以保障。
找工作变得越来越容易,这是大多数万州人的一个共识。“只要能够吃苦,几乎没有找不到工作的。”万州经开区一位干部说,“现在甚至有不少企业招不到工。”
据了解,仅仅在“十一五”期间,上海、福建、厦门和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对口支援集团无偿援建了万州移民就业基地标准厂房27.03万平方米,直接吸引马来西亚合智思创、新加坡密胜科技、广东雷士、特星集团、三雄极光、长安跨越及配套企业入驻和帮助万州区引进对口支援企业共计20余家。万州的对口支援企业直接安置上岗人员2万余人,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60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