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此次采访摩帮和慧远,发现这些重庆企业的东南亚之行虽然到目前还没有获得多少利润,但这些企业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大加抱怨,因为他们认为,东南亚对于渝企走出去,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不在乎目前是否“多收三五斗”。
东南亚对重庆,乃至整个中国,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我们先来追溯一段历史。明永乐年间,作为中国官方贸易代表的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当年西洋之行的主要目的地,正是今天的东南亚地区。
郑和下西洋,相当于是通过贸易的形式参与国际分工,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经济的繁荣,既活跃了市场,又丰富了本国人民的生活。
研究资料表明,永乐年间,从东南亚输入中国的货物多达185种。众多的海外货物输入中国,不仅丰富了物质生活,而且为中国动物植物学、医药学和瓷器、玻璃等制造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外来成分。
同时,永乐年间,海外国家与明朝的密切交往,也由洪武帝年间的几国增加到了30多国,这种增加就是郑和下西洋促成的。
今日重庆乃至整个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对于海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依存度,已经远远高于郑和所在的时代。
中国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合作之一。2011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3629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23.9%。同时,中国与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贸易总额也达到974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近20%。
而从欧债危机拖累全球经济的2011年以来,加强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又有了新的意义。
目前,由于中国的工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继续保持上升态势,世界资本已经在向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转移。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日前发布报告称,2011年流入东南亚的外国直接投资为1170亿美元,增长26%,增幅远远超过同期中国的不到8%。贸发组织2012年进行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在由跨国公司评选出的最受欢迎东道国排名中,东南亚国家前景广阔。
有人据此说,以生产成本廉价为主要优势的中国制造,正在面临危机。事实上,传统重工业城市的重庆的“重庆制造”,是中国制造的典型之一。
重庆制造如何应对这场所谓的危机?
答案是:加快转型升级,在新的国际分工中抢占产业链高端环节。毕竟,和东南亚比较,重庆制造乃至中国制造还有不可取代的优势。
以越南为例,该国虽然人工成本较低,但管理成本和中国相当,且法律体系相对落后,税收制度不透明也是很大的制约因素。又如柬埔寨,虽然政局相对稳定,人工便宜,但赴柬埔寨投资也需要注意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以及工人素质普遍不高带来的问题。
目前,向东南亚转移的国际资本大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较为高端的制造业,目前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还不能胜任。一些制造产业即便转移后仍依赖中国。
前不久,我市召开的新型工业化大会提出,要通过产业集群建设,来提升重庆制造的能级。产业集群的目的是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以此来留住资本。事实上,抢占产业链的高附加值环节,才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加强与东南亚的经贸合作,形成新的优势互补关系,事关重庆制造是否能真正走向世界。
所幸的是,这样一场“战役”,正在打响。
为了提升大口岸、大通道功能,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继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之后,重庆正谋划打通面向东南亚的国际贸易通道。
这条贸易通道,将分别经由深圳、广西、云南连接东南亚,特别是重庆至昆明610公里的贸易大通道,这条新的国际物流通道将利用渝黔铁路由重庆经贵阳、昆明后,到达大理,由瑞丽出境,在缅甸西部的皎漂港出海,通达印度洋和中东地区。
而早在2009年,重庆就开始谋划“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两翼”中的西南翼是沿渝滇铁路,滇瑞、滇缅铁路,到东南亚的印度洋港口。
从这个意义上讲,摩帮、慧远药业等重庆企业在东南亚的市场探索,其意义早已超越当前是否“多收了三五斗”。在重庆企业更大规模走出去的前夕,他们已经抢得先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身体力行,将为后来者鼓舞信心,他们所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中国造”集体品牌,也将为后来者提供最具操作性的路径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