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上午9点20分,位于渝中区中山四路1号的九园蒸味馆里,又一笼包子热腾腾出笼了。
“尝一个,酱肉包子。”53岁的刘朝辉在临街外卖点买了两个,6元钱,分了一个给身旁的儿子:“好吃,趁热吃嘛。这是你老汉小时候的最爱。”
九园包子算是重庆小吃里绝对的老字号,原址在小什字,上世纪70年代搬到了中山四路,2004年关门歇业,沉寂7年之后又重新开业,勾起不少老重庆怀旧的味觉。
九园包子又“出锅”
2011年11月12日,九园包子重新开张了,地址在老店的对街,名字改成了九园蒸味馆,二楼设有桌椅,一楼则是临街外卖点。
当天,慕名而来的市民在外卖点排起了长队,有的一买就是几十个。
“做包子的师傅忙得团团转,鲜肉和酱肉两种包子出笼就卖完。”经理龚志国看着排起的长队,又着急又兴奋,他根本没料到会有如此盛况。
龚志国说,刚开业的头一个月,店里每天能卖出7000多个包子,之后渐渐回落。到今年8月,由于高温和附近3所学校都放暑假,每天的营业额1.7万元左右,其中,包子和菜品各占一半。
这样的局面,让龚志国曾经的一丝担忧尽数消失。
九园包子诞生于1937年的较场口。酱香浓郁的包子馅和略带回甜的包子皮很快获得了食客们的首肯,九园包子成了一道有名的川式点心。
解放后,九园包子搬到了罗汉寺一带,70年代中期,又到中山四路设立店面。
捧在手心的热腾腾的九园包子,成了许多老重庆心中挥之不去的幸福记忆。
2004年,位于中山四路的九园老店因旧城改造关门歇业,同时,老九园隶属的国有企业——原渝中区饮食服务公司也开始改制,九园的复出不得不放缓脚步。
2007年,原渝中区饮食服务公司成功蜕变为渝中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渝商发”),旗下拥有包括九园在内的20余个老字号,主要经营目标就是恢复和发展餐饮老字号品牌。
2010年初,厨师出身的龚志国被任命为九园的总经理,开始着手恢复九园。
恢复,首先需要找店面。龚志国的目光锁定在了中山四路,他认为,老字号的总店开在原地址附近才能生根发芽。正好,中山四路1号的店面本就属于“渝商发”,只需等到2011年店面出租合同到期,九园就能搬进去了。
接下来,龚志国联系上了7名老九园厨师,听说能回老东家做回老本行,他们当即答应。
但以前的九园包子以肉肥、油多为特点,现代人普遍饮食少油,7年前的老手艺现在还有没有市场?没人敢打包票,大家决定把包子改良。“这完全是在赌一把。”龚志国说。
过去,九园包子肉馅的肥瘦比例是7∶3,为了保持传统,这个比例未作调整,只是把肥肉换作了三线肉。就是这个小小的变动,被寻找老味道的食客们尝了出来,有的摇着头不满意,有的却点头接受了。龚志国作过粗略统计,好坏评论各占一半。
众口难调,龚志国不敢再把代表九园招牌的鲜肉和酱肉两种包子馅变来变去,索性开始研发新口味。现在九园包子的口味已经从原有的3种增加到5种,未来,还将继续增加。
而九园包子略高于市面上普通包子3元的定价,也经过了一番考究。
龚志国称,为了把九园包子的质量做到位,所用的都是高档面粉,肉质也是精挑细选,成本高,3元的价格虽贵了一些,但还在大众接受范围内。
幸运的是,食客们还算买账,搭上九园包子的九园蒸菜也还卖得不错,成为了九园蒸味馆的又一收入源。
下一步,龚志国准备让九园包子在主城每个区都开上分店,再搭上发展社区商业的顺风车,把店面开到小区附近,让市民出门就能吃上热腾腾的包子。
留真回归,是盈是亏说不准
相比九园包子,留真照相馆的回归可以用悄无声息来形容。
2012年8月8日,渝中区人民路225号新开了一家照相馆,临街门面不大,也没什么特色,但“留真”二字却吸引着重庆人的目光。
留真照相馆的过去很耀眼。
1919年,26岁的广东番禹人黄少怀在新华路开设了第一家留真照相馆。前卫的他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尼康镜头和美国、德国的照相机器,留真很快成为当时重庆首屈一指的照相馆。
1943年,留真搬到了解放碑民族路,二楼一底,黄少怀花了重金装修。营业时,西装革履的摄影师们穿梭在上海运来的红木雕花家具间,格外夺目。
那时,留真在整个西南地区都极富盛名。蒋介石、宋美龄、蝴蝶、孔二小姐、郭沫若等社会名流都曾到这里拍照。
解放后,留真照相馆里更是人头攒动,在留真拍照,需要排队喊轮子,一等两三个小时是常事。照相馆从早上8点半开始营业,有时要拍到晚上11点半。
直到上世纪90年代,留真在重庆的摄影行业都占据着龙头老大的位置。但随后,体制的捆绑和营业网点在旧城改造中陆续拆迁,让留真“伤了元气”。
2001年,留真从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有限公司,按理说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400多号员工等着吃饭,真正营业的网点又所剩无几,沉重的包袱让留真的发展陷入迷茫。2010年,旗下最后一家照相馆——位于望龙门的“东方”店面拆除,留真从人们的视野中彻底消失,老职工也通过提前退休、买断工龄等方式相继离开,最终只剩下100多号人,其中,高级摄影师10余名。
“那时候,留真看似落到了低谷,但实际上已经有了起色。”现任留真摄影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代席勇是留真30多年的老职工,他说,留真最大的坎,就是钱。过去旧城改造拆除的店面,多采用还建的方式补贴,不但周期长,辛苦等来的新店面还可能不适合开照相馆。
2009年起,留真被拆除的店面开始以现金的方式补贴,手里宽裕了一些,大家才有了重新开店的底气。
后来,股东大会上大家分析,两路口至上清寺一带没有大型影楼,留真的老店面也曾在这一带,没什么竞争,还能有些过去的口碑。
因此,留真恢复的第一家照相馆选在了人民路225号,租了临街的小店面,连上二楼留真原有办公区域改造成的摄影棚,面积有300多平方米。
尽管照相馆里的硬件设施并不出彩,但慕名而来的市民却对留真报以极大的信任。新聘用的前台服务员高蓓说,照相馆开业10多天来,时常有偶然路过的市民冲着“留真”二字进店照相,拿到相片后,也赞不绝口。
现在,留真照相馆提供登记照、儿童照、婚纱照、艺术照等多种照相服务,价格亲民,风格温馨,但前来照登记照的顾客仍占多数。
“数量是多,但一张登记照20元的价格让我们的收入和时下的大影楼没法比。”代席勇说,开业10多天来,照相馆的收入不到2万元,而每月店面运营的成本在5万元左右,这个月,是盈是亏还说不清楚。
但代席勇却对留真这块老招牌和老摄影师们独一无二的技术充满信心。“我们的摄影擅长用光,一束光打得好,一张脸就有了魂,几十年过去,你都能从这张照片里读出故事。”代席勇的语气里,透着对老摄影技术的执着。
这都是留真所剩无几的优势。但纯粹的怀旧有没有市场?代席勇不敢打包票。“都还在探索,我们肯定要恢复黑白片、人工着色等老技术,不过,以什么形式恢复,我们还拿不准。”代席勇说,明年1月,位于解放碑民族路留真照相馆原址的新店面就要开张了,那才是留真的重头戏。
丘二馆和繁贵炖鸡馆
演绎另一种延续
老字号的生生不息,并不都是以“一脉相传”的形式延续。
“虽然我们没了招牌,但懒得管这么多,我反正要做好每一盘菜。”曾繁贵开的炖鸡馆现在叫繁贵炖鸡馆,也不能再叫老字号,尽管他觉得自己这家才是正宗的丘二馆。
丘二馆创建于1949年,上世纪80年代末搬到了较场口。
飘香的鸡汤和鸡汁锅贴、鸡汁混沌等菜肴为邱二馆赢得了好口碑。
5年前,曾繁贵是丘二馆的负责人,那时,丘二馆属于渝中区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由于店面租金涨价,公司不愿再继续租赁该地点经营,准备在附近另谋新店。但曾繁贵不愿走,店里的老厨师也不愿走,11月,曾繁贵和几位老职工从公司离职,自掏腰包租下原店面,曾经的丘二馆变成了私营。
由于丘二馆这个注册商标还在原公司手里,曾繁贵的这个餐馆厨师没变、地址没变、店面装修没变,却不得不改名。
同年,拥有丘二馆注册商标的“渝商发”开始在主城各地开起新的丘二馆,装修华丽,曾繁贵的炖鸡馆没法比。
店面的增多让更多市民注意到了丘二馆这块牌子,看起来,丘二馆的生命力正逐渐变得旺盛。但也有执着的老食客不惜跨好几个区,回到较场口的繁贵炖鸡馆,去找一找当年的味道和感觉。
曾繁贵很感动,他说,自己只在乎现在这个小小的炖鸡馆,在乎老手艺、老味道。
“我今年60岁,准备退休了,剩下的就交给几个老职工嘛。”曾繁贵不想再开分店,也不想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要现在的店不亏本,食客吃了菜还是竖起大拇指,他就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