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占重庆市GDP10%左右;社零总额逼近2000亿元,增速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国排名第5位,较一季度提升6位
近日,綦江区三江街道黄荆村微型企业创业园,工人切割钢构件。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活民营”政策有力推动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村里也办起与邻近工业园区配套的微企创业园,带动当地200多村民就业。 记者 张其宏 摄
7月19日举行的“2012年上半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8%,占全市GDP的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逼近2000亿元,增速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国排名第5位,较一季度提升6位……上半年全国经济呈下行趋势,经济增速跌破8%,为何我市经济能实现经济逆势而上、稳中有进?
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黄可称,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早预见、早调控,采取了稳外商、招央企、活民营、促内需、兴实体的一系列措施。
利好举措频出
为了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市委、市政府调控政策出台及时,针对性强。
比如,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及时出台《提振实体经济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落实融通资金、完善投资环境等13条具体措施;针对重点工业企业库存增加、利润下滑,及时出台《关于促进2012年工业重点增长企业及“成长之星”企业稳定增长的通知》,市财政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稳生产、促销售;针对外需疲软内需不振,出台实施了“汽车惠农”、“家电惠民”等刺激消费的系列措施;针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阶段性问题,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大会,出台1+3配套文件、扶持政策120条,设立2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有力推动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加强要素保障,解决了长期制约重庆经济增长的瓶颈问题。
如:通过早安排、强调度,较好解决了生产所需要的煤、电、油、气问题;统筹安排资金保障,通过银行贷款、争取中央资金、企业直接融资、引进外资四管齐下,保障了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的资金需求,新增4500亿元社会融通资金量支撑经济增长;强化劳动力调度,通过落实公租房、户籍改革、农民工子女入学等优惠政策,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优化信息服务等系列措施,吸引大批外出劳动力回流和外地劳动力入渝,有力保障了重点行业企业用工需求。
经济实现“三稳三升”
“通过这些措施,上半年,重庆经济实现了‘三稳三升’。”黄可称。
“三稳”,指农业生产平稳、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稳健、商贸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441亿元,同比增长4.7%。金融业实现增加值564.65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全市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定在10%左右。上半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9.84亿元,同比增长15.9%,高出全国1.5个百分点。
“三升”,指工业企稳回升、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外贸实现逆势攀升。我市工业在2月触底以后便逐步回升,呈现低开高走、初步企稳的迹象。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121.94亿元,同比增长19.3%,高出全国6.0个百分点,增幅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在全国各省区市中列第5位,较一季度提前6位。
投资结构得到优化,基础设施、工业投资快于房地产投资,分别完成投资1013.64亿元、1236亿元,增长33.2%和26.7%。笔电产业放量带动外贸逆势攀升,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达到250.44亿美元,在全国的排位上升至第12位,同比增长1.7倍,大大超过全国8%的增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