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派服装何时不再“打游击”? 建园区成本可降20%
发布者:重庆
我要编辑
推荐进入论坛
进入我的随笔
时间:2012-07-18 13:28
最近一个月,何润东每天都在忙一件事——为自己的服装厂寻找“新家”。但到7月17日,事情还没有任何进展。之前,他已召集员工开会,以放“高温假”的名义让大家先休息两个月,而厂里12万元的生产订单,他只好转交给朋友的工厂代加工。
何润东是一家小型服装厂的老板。厂子就在城郊的一幢农民房屋内,一周后那里将面临拆迁。“几个月前听到消息后,就忙着到处找厂房,但要找到中意的,实在是不容易得很。”何润东说,自己内心的焦虑堪比这闷热的夏天,闷得难受又束手无策。在工人们离开前,他叫来一辆货车,把生产设备拉到了朋友工厂的仓库里“借宿”,“等找到新工厂再说。”
尴尬
17年搬了8回家
有类似苦恼的,绝非何润东一人,宋显阳也是其中之一。
宋显阳进入服装行业30年,因为没有稳定厂房,他曾四处“打游击”。
1997年,他借贷80万元在南坪四公里创业,“当时租了2.5亩地建厂,没有产权。”
两年后,城区开发,工厂被拆。“只获得了20万元赔偿。”宋显阳说,砸锅卖铁建起的企业,本钱都还没赚回来,老婆得知消息时当场就晕了过去。
后来,宋显阳用赔偿款在南岸五公里租地建起新的服装厂,四年之后,又碰到拆迁。
一气之下,他将工厂搬到了渝北回兴。
重庆森朋服饰董事长程其飞对此也深有同感。从1995年开办服装厂至今,他已搬了8次。“开始搬一次只花10多万元,后来搬一次要50多万元,最近两年不花百万元根本就搬不动。”
程其飞估算了一下,8次搬迁,自己的企业多支付了500万元的“成本”。“但是没办法,因为中小服装厂一般都建在城郊结合部,除了土地租金便宜外,也便于运输。”
“没有专业的生产园区,整个行业都受影响。”市轻纺服装商会秘书长李勇说,目前主城有3800多家服装企业,从业人员达15万多人,大多分散布局在江北、渝北、南岸、巴南等地,无法成规模化生产。生产规模上不去,品牌建设也不得力。
蓝图
一直打雷不下雨
事实上,近些年,不少渝企也各自在致力于打造专业的服装工业园区。“但因为缺乏政策推手,一直打雷不下雨。”李勇说。
譬如2002年前后,一些服装老板曾进驻巴南麒龙工业园,但至今未成规模;2004年,有几十家服装企业老板到渝北圈地500亩,准备修建服装加工基地,但最后只有半数企业建成投产。
去年,市轻纺服装商会向相关部门递交建议书,希望出资建服装城。之后,市经信委、市发改委等部门约见协会相关负责人,商讨此事。
去年11月,由100多家渝派服装厂共同出资20亿元,拟在巴南麻柳沿江开发区建设“重庆中国轻纺服装城”。
按规划,服装城总占地4000亩,将分两期建设。“这是西部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李勇说,轻纺城建成后,很多服装生产企业或将结束四处“打游击”的日子。
“然而,由于政府没有一个对服装产业发展的规范性意见,加之轻纺城的民间色彩较重,目前建设进展相当缓慢。”李勇说。
效益
建园区成本可降20%
“目前制约渝派服装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众多生产企业没有固定厂房,整个产业散、乱、差,企业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宋显阳说,打造一个以服装产业工业园,不仅可以解决企业散乱状况,还可以整合服装加工产业链,形成聚集效益。
据介绍,服装厂涉及的配套产业有绣花厂、洗水厂、印染厂、串珠加工、面辅生产和物流等众多行业。“目前这些配套企业相隔较远,甚至跨区。”宋显阳作过核算,一件衣服制作出来,就因为送去串珠、绣花、洗水等加工,会多出近2元的物流成本。“很多服装厂年产20至40万件,算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据了解,重庆服装所需的扣子、拉链等辅料主要来自沿海。如果建成一个服装工业园区,引进外地的辅料加工企业进驻,“届时,渝派服装的成本将降低20%左右,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事实上,想来重庆建厂的沿海服装配套企业很多,“每个星期都会接到他们打来的咨询电话。”目前,轻纺服装商会通过主动招商,吸引了10余名浙江老板两次到重庆考察,都是从事服装面料、辅料、拉链和钮扣等产品的生产商。但听说没有专业的工业园区,不少企业都暂时放弃了来渝设厂的打算。
今年5月底,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装产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了加强服装园区建设,《意见》还明确提出我市纺织服装行业力争到2015年达到总产值1000亿元,新增就业10万人以上。
“这是重庆首个关于服装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渝派服装产业或许将因此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重庆市民生产业促进办公室负责人说,《意见》或将改变渝派服装生产企业“打游击”的现状,但这一天何时到来,还需看对《意见》的落实程度。
|